穞豆衣,中藥名。為豆科豆屬植物大豆 Glycine max(L.)Mer.的黑色種皮。具有養陰血,平降肝陽的功效。主治血虛肝旺之眩暈頭痛,陰虛內熱之盜汗等。
中文名稱
穞豆衣別名
黑豆衣、稆豆皮、零烏豆皮、料豆衣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養血平肝,滋陰止汗。主治1、血虛肝旺之眩暈頭痛,陰虛內熱之盜汗等。
2、西醫診為髙血壓病屬于肝虛血瘀,植物神經紊亂等屬陰虛火旺者。
用法用量 內服:入湯劑3-9g;亦可研粉入丸、散。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慎用。孕婦忌用。化學成分 含蛋白質、脂肪油、矢車菊苷、飛燕草素-3-葡萄糖苷、果膠、乙酰內酸和多種糖類。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血虛肝旺、頭痛頭風、頭暈目眩等癥:本品功能補腎陰而養血平肝,對肝腎陰虛或血虛肝旺所引起的頭痛頭風、頭暈眼花等癥,常與女貞子、枸杞子、白菊花等藥配合同用。
2、虛熱、盜汗等癥:櫓豆衣善補腎陰,有清虛熱、止盜汗的功效,與地骨皮等同用,可治陰虛內熱、盜汗之癥。
3、此外,本品又可與扁豆衣等同用,治療體虛浮腫。
相關配伍1、櫓豆衣配菊花:櫓豆衣質輕性平,入肝腎經,能養陰血,平降肝陽;菊花味辛甘、苦,入肺、肝經,能平抑肝陽,清肝明目。二藥合用,能滋養陰血,平肝潛陽。適用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眼花等。
2、櫓豆衣配浮小麥:櫓豆衣有滋腎陰,退虛熱,止盜汗的功效;浮小麥甘涼,益氣固表止汗。二藥合用,標本兼顧。適用于陰虛內熱,夜間盜汗。
3、稽豆衣配扁豆衣:櫓豆衣、扁豆衣均味甘性平,扁豆衣功可健脾利水。二者共用,可補虛利水消腫。適用于體虛水腫。
鑒別用藥櫓豆衣、黑豆:櫓豆衣與黑豆源于一體。然櫓豆衣功能益腎平肝,養血息風,為肝旺血虛所致頭痛、眩暈的常用藥,又能清虛熱以止盜汗;黑豆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能夠補腎,治療腰膝酸軟、浮腫;益肌膚,長服可令人肥白;并且能夠解毒,解食物中毒及藥物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取黑小豆用清水浸泡,發芽后,搓下種皮,曬干。以干燥色黑、無雜質者為佳。保存方法
置干燥處,防蛀。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為不規則形的小片,有的呈卷曲狀大者寬約0.7cm。外表面棕黑色或黑色,常附有一層灰白色的物質,有的具光澤,可見淡黃色長橢圓形種臍,內表面淡棕褐色至棕褐色,光滑。質薄而脆。具豆腥氣,味淡。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項。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40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