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苦苣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subsp.versicolor(Fisch.exLink)Kitam.[Lactucaversicolor(Fisch.)Sch.-Bip.]的全草或根。分布于我國東北及南部各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黃疸,胃炎,痢疾,肺熱咳嗽,腸癰,睪丸炎,疔瘡,癰腫,黃水瘡。
中文名稱
苦苣別名
野苣、褊苣、東北苦菜、兔仔菜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肺經毒性
無毒《千金·食治》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主治 黃疸,胃炎,痢疾,肺熱咳嗽,腸癰,睪丸炎,疔瘡,癰腫,黃水瘡。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1、《千金·食治》:“不可共蜜食之。”
2、《嘉祐本草》:“不可同血食(一本作蜜),食作痔疾。”
相關論述 《嘉祐本草》:“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為白苣,江外、嶺南、吳人無白苣,嘗植野苣以供廚饌。”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睪丸炎:鮮兔仔菜30g,豬瘦肉125g。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2、治黃水瘡:東北苦菜研末,香油調敷患處。(《河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4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