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東風草Blumeamegacephala(Randeria)ChangetTseng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清熱明目,祛風止癢,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目赤腫痛,翳膜遮睛,風疹,疥瘡,皮膚瘙癢,癰腫瘡癤,跌打紅腫。
中文名稱
東風草別名
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光、毛千里光、黃花地膽草、大頭艾納香性味歸經
味苦、微辛,性涼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明目,祛風止癢,解毒消腫。主治 目赤腫痛,翳膜遮睛,風疹,疥瘡,皮膚瘙癢,癰腫瘡癤,跌打紅腫。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相關論述 《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退翳明目。治癰腫瘡癤,濕疹皮炎,痔核,眼紅腫痛。”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疹:毛千里光、夜交藤各9g,十大功勞葉12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2、治皮膚瘙癢:毛千里光、松針、苦楝皮、三匹風各適量。水煎洗患處。(《萬縣中草藥》)
3、治疥瘡:毛千里光、五匹風、白地黃瓜各9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表面淺棕色,近無毛。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0cm,寬2.5-4cm,頂端尖,基部楔形或圓形,淺棕褐色,上面粗糙,無毛,下面被微毛或近無毛,邊緣具小齒,網脈極明顯,葉柄長2-5mm,被柔毛。有的殘留有頭狀花序。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4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