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參,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南丹參SalviabowleyanaDunn的根。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痹絞痛,心煩,心悸,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崩漏,肝脾腫大,關節痛,疝氣痛,瘡腫。
中文名稱
南丹參別名
土丹參、丹參、赤參、紫丹參(江西、福建、湖南)、八蓮麻(江西)、七里麻、七里蕉、紫根、木羊乳(福建)、紅根、奔馬草(湖南)、鼠尾草(廣東)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主治 胸痹絞痛,心煩,心悸,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崩漏,肝脾腫大,關節痛,疝氣痛,瘡腫。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化學成分根含丹參酮Ⅰ、ⅡA,β-谷甾醇,咖啡酸,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丹參酚酸A、B、C,亞甲基丹參醌。
藥理作用1、抗凝血作用: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0.4g/ml體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2、抗心肌缺血作用: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以相當于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極顯著提高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以3mg(生藥)/ml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能顯著增加冠脈流量。
相關論述《福建藥物志》:“活血祛瘀,調經止痛。主治冠心病、頭痛、失眠、關節痛、疝痛、肝炎、子宮出血、痛經、閉經、乳汁稀少、產后惡露不盡、跌打損傷,癰、丹毒、疥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治痛經:南丹參15g,烏豆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莖粗短,上端殘留有莖基。根數條,圓柱形,微卷曲,長5-20cm,直徑2-8mm;表面灰棕色或灰紅色。質堅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角質樣。氣微,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5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