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樹根,中藥名。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根。分布于秦嶺及淮河以南各地。具有解毒消腫,祛風止痛之功效。用于癰疽疔瘡,風濕痹痛,牙痛,濕熱泄瀉,痢疾,小兒消化不良。
中文名稱
楓香樹根別名
楓果根、杜東根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肺、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腫,祛風止痛。主治 用于癰疽疔瘡,風濕痹痛,牙痛,濕熱泄瀉,痢疾,小兒消化不良。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 1、《綱目》:“治癰疽已成。”2、《浙江藥用植物志》:“祛風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牙痛。”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胃腸炎及小兒消化不良。相關配伍 治癰疽已成:楓香樹根,擂酒飲,以滓貼之。(《綱目》)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洗凈,去粗皮,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錐形,稍彎曲,直徑2-6cm,長20-30cm。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外皮剝落處顯黃白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皮部黑棕色,木部黃白色。氣清香,味辛、微苦澀。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5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