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地羅,中藥名。為茅膏菜科植物錦地羅DroseraburmanniiVahl的去花莖全草。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和云南等地。具有清熱祛濕,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腸炎,肺熱咳嗽,咯血,小兒疳積,肝炎,咽喉腫痛,瘡瘍癬疹。
中文名稱
錦地羅別名
怎地羅、一朵芙蓉、夜落金錢、金線吊芙蓉、絲線串銅錢、烏蠅草、釘地金錢、金雀梅。性味歸經
味苦、淡,性涼。歸肺、大腸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祛濕,涼血解毒。
主治用于痢疾,腸炎,肺熱咳嗽,咯血,小兒疳積,肝炎,咽喉腫痛,瘡瘍癬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論述《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本草求原》:“淡、澀,寒?!?/p>
《廣西本草選編》:“味微苦,性平?!?/p>
《生草藥性備要》:“有紅白二種,紅治紅痢,白治白痢,煲瘦肉食湯,作茶飲治小兒生疳?!?/p>
《本草求原》:“解積毒,理疳積?!?/p>
《廣東中藥》:“治濕熱痢疾?!?/p>
《廣西本草選編》:“清熱除濕,涼血解毒。主治痢疾,腸炎腹瀉,瘧疾,肺熱咳嗽,咳血,咽喉潰爛;鮮草水煎外洗,治疥瘡潰瘍,蕁麻疹。”
《全國中草藥匯編》:“化痰消積?!?/p>
《臺灣藥用植物志》:“鎮咳,止痢?!?/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治赤白痢疾:錦地羅15g、焦楂片10g、拳參9g,煎湯服。(《中國食療本草》)
附注本品同屬植物有匙葉茅蒿菜(D.SpathulataLabill.)效用基本相同,可以代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季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極短縮,有多數葉片重疊密集呈銅錢狀或呈不規則狀扁塊,直徑1.5-2.5cm,厚5-8mm。邊緣紅色,氈狀,摸之疏松;底部棕褐色,有殘存黑褐色線形根;頂面枯黃色,中央殘存1-3條纖細花莖。葉片展平后倒卵狀匙形,長0.6-1.5cm,黃褐色,菲薄,邊緣密生紅色腺毛,托葉膜質,流蘇狀。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6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