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根,中藥名。為鳳仙花科風仙花屬植物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根。具有活血止痛,利濕消腫的功效。主治跌撲腫痛,風濕骨痛,白帶,水腫。
中文名稱
鳳仙根別名
金鳳花根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平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利濕消腫。主治 跌撲腫痛,風濕骨痛,白帶,水腫。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3-6g;或浸酒。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化學成分根含醌類:指甲花醌,2-甲氧基-1,4萘醌,亞甲基3,3′-雙指甲花醌。還含東莨菪素,異秦皮定,菠菜甾醇。
相關論述1、《綱目》:“冶雞、魚骨鯁,誤吞銅鐵,杖撲腫痛。散血通經,軟堅透骨。”
2、《分類草藥性》:“治一切崩帶,風濕癱瘓,筋骨疼痛。”
3、《嶺南采藥錄》:“去紅腫之毒。浸酒甚佳。”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跌撲傷,紅腫紫瘀,潰爛:鳳仙根、莖搗敷。(《本草正義》)
2、治骨鯁喉:金鳳花根,嚼爛噙下,骨自下。便用溫水灌漱,免損齒,雞骨尤效。(《世醫得效方》)
3、治水腫:(鳳仙)鮮根每次4-5個,燉豬肉吃。3-4次效。(《泉州本草》)
4、治白帶:鳳仙花根30g,墨魚30g。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挖根部,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6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