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蓮子草,中藥名。為莧科植物紅蓮子草Alternantherabettzickiana(Regel)Nichols.的全草。分布于我國各大城市栽培。原產巴西。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損傷,結膜炎,痢疾。
中文名稱
紅蓮子草別名
紅節節草、紅田烏草、紅綠草、紅草、紅棕草、五色草、織錦莧、模樣莧性味歸經
味甘、微酸,性涼。歸肺、胃、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止血,散瘀解毒。主治 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損傷,結膜炎,痢疾。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1、《全國中草藥匯編》:“清肝明目,涼血止血。治結膜炎,便血,痢疾。”
2、《福建藥物志》:“止血涼血,消腫解毒。主治各種出血(胃出血、肺出血、尿血、便血、痔瘡出血、子宮出血),赤痢,癬。”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吐血,咯血,下血及內傷出血:鮮品30-45g。搗爛絞汁調童便服。(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2、治五勞七傷:(紅蓮子草)鮮品30g,燉豬瘦肉服。(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3、治跌打損傷:(紅蓮子草)鮮品30g,搗爛絞汁沖酒服。(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4、治癬:鮮紅草搗爛加米醋絞汁,涂擦患處。(《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多分枝,上部方柱形,下部圓柱形,兩側各有一縱溝,在頂端及節部均有柔毛。葉長圓形、長圓狀倒卵形或匙形,綠色或紅色,或部分綠色雜以紅色或黃色斑紋,干后色澤不太鮮明。頭狀花序2-5個叢生于莖頂或葉腋,花小,花被5小瓣。鮮品白色,干品淡黃白色,氣微,味微甘酸。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6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