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白粉藤,中藥名。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毛葉白粉藤(Cissusassamica(Laws.)Craib[VitisassamicaLaws.])的藤莖。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西藏等地。味淡、微澀,性平。歸肝、腎經。具有止咳、平喘、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咳嗽、哮喘、毒蛇咬傷等病癥。
中文名稱
毛葉白粉藤別名
左爬藤、左邊藤、葫蘆葉粗殼藤、紅背絲綢、白背絲綢性味歸經
味淡、微澀,性平。歸肝、腎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平喘,解毒。主治 用于咳嗽,哮喘,毒蛇咬傷等病癥。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味淡、微澀、平。有拔毒消腫、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疼痛、骨折、癰瘡腫毒。”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支氣管炎、哮喘:毛葉白粉藤6g,水煎沖酒服。(《廣西民族藥簡編》)
2、治毒蛇咬傷:毛葉白粉藤適量,搗敷傷口周圍。(《廣西民族藥簡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藤莖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0.3-1.5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棱狀條紋,并伴有多數紅褐色點狀突起的皮孔。節明顯,節間長5-10cm。斷面不平坦,皮部窄,木質部呈黃褐色,射線輻射狀,導管的孔眼明顯,木質部易縱向片狀分離,中心髓部紅褐色。氣微,味淡,口嘗有滑膩感。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6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