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腳烏桕,中藥名。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CissusrepensLamk.的塊根。分布于華南及貴州、云南、臺灣等地。具有活血通絡,散結,消癰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瘰疬痰核,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獨腳烏桕別名
山番薯、土大黃、獨腳烏扣、山葫蘆、粉藤頭性味歸經
味苦、微辛,性涼。歸心、腎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通絡,散結,消癰。主治 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瘰疬痰核,癰腫瘡毒,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化學成分 莖含酚類、氨基酸、皂甙、有機酸。藥理作用 對甲狀腺腫瘤、淋巴肉瘤有一定療效。相關論述1、《本草求原》:“(酒磨)涂瘡,理蛇傷。”
2、《嶺南采藥錄》:“橫痃、白濁,煎服。”
3、《廣西本草選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痰火瘰疬,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4、《全國中草藥匯編》:“化痰散結,消腫解毒,祛風活絡。主治頸淋巴結結核,扭傷骨折,腰肌勞損,風濕骨痛,坐骨神經痛,瘡瘍腫毒,毒蛇咬傷。”
5、《臺灣藥用植物志》:“清涼解毒。搗敷癰疔良效。”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死胎引產。相關配伍1、治痰火瘰疬,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白粉藤根9-15g,水煎服;并用鮮莖、葉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2、治赤白下痢:白粉藤根15-24g,煎湯,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服。(《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2月挖取塊根,切片,曬干。炮制方法 9-12月挖取塊根,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少分枝,稍彎曲或彎曲,有時略呈結節狀;表面淡棕色或灰棕色;栓皮薄,易剝落,有較順直的縱皺紋;斷面纖維性,淡黃白色;質疏松。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6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