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貝母,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平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的干燥鱗莖。春季采挖,除去外皮、須根及泥沙,曬干或低溫于燥。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咳痰帶血。
中文名稱
平貝母別名
平貝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咳痰帶血。
用法用量3~9g;研粉沖服,一次1~2g。
禁忌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洗洗惡風寒,目眩項直。
2、《綱目拾遺》: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家夾風火有痰者宜此。
3、《本草正》: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郁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疬,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揩齒烏須:胡桃仁(燒過)、貝母各等分。為散,日用之。(《圣惠方》)
2、乳癰初腫:貝母末,酒服二錢,仍令人吮之,即通。(《仁齋直指方》)
3、妊娠尿難,飲食如故。用貝母、苦參、當歸各四兩。為末,蜜丸小豆大,每飲服三丸至十丸。(《金匱要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季采挖,除去外皮、須根及泥沙,曬干或低溫于燥。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藥材鑒別
鑒別~藥材性狀:本品呈扁球形,高0.5~lcm,直徑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黃白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頂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開裂;中央鱗片小。質堅實而脆,斷面粉性。氣微,味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7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