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葉,中藥名。為棕櫚科蒲葵屬植物蒲葵Livistonachinensis(Jacq.)R.Br.的葉。分布于我國南部。具有收斂止血,止汗之功效。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自汗,盜汗。
中文名稱
蒲葵葉別名
蒲扇、敗扇《本草拾遺》,故蒲扇《醫學綱目》,敗蒲扇《綱目》性味歸經
味甘、澀,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止血,止汗。主治 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自汗,盜汗。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煅存性研末,3-6g。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撒。相關論述1、《本草拾遺》:“敗扇燒為末,和粉粉身上,主汗,彌敗者佳。”
2、《綱目》:“敗蒲扇燒灰酒服一錢,止盜汗,及婦人血崩、月水不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盜汗,故蒲扇灰研細,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無時。(《醫學綱目》止汗散)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剪下葉片,切碎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完整干燥葉大,形如扇,直徑可達lm以上,掌狀深裂,直達中部,裂片條狀披針形,寬約2cm,至頂端漸尖,深2裂,分裂部分長達50cm,下彎;具長葉柄,可達lm余,平凸狀,下部邊緣有2列倒鉤刺。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7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