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參,中藥名。為桔??浦参锼{花參Wahlenbergiamarginata(Thunb.)A.DC.的根或全草。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益氣健脾,止咳祛痰,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虛損勞傷,自汗,盜汗,小兒疳積,婦女白帶,感冒,咳嗽,衄血,瘧疾,瘰疬。
中文名稱
蘭花參別名
土參、細葉沙參、金線吊葫蘆、娃兒草、乳漿草、拐棍參、罐罐草、蛇須草、沙參草、破石珠、鼓捶草、金線草、天蓬草、葫蘆草、寒草、霸王草、一窩雞、小綠細辛。蘭花參(5張)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氣健脾,止咳祛痰,止血。主治 虛損勞傷,自汗,盜汗,小兒疳積,婦女白帶,感冒,咳嗽,衄血,瘧疾,瘰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 論蘭花參補虛損、除煩熱之功:蘭茂:“蓋煩勞則心家虛熱生(焉)。以參之甘益元氣,而虛熱自除也。夜多不寐,睡臥不寧。心生血,脾統血,心脾血虛,神不斂志,所以自汗、盜汗也。(能生血,使脾健而統血。心神散亂者,服之最良),(婦人服此,白帶自止,陰血漸旺,久服延年)。(《滇南本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產后失血過多,虛損勞傷,煩熱,自汗,盜汗,婦人白帶:蘭花參15g,筍雞一只,去腸,將藥入雞腹內煮。共合一處,煮爛食之。(《滇南本草》)
2、治疳積:鮮蘭花參15-30g(干品9-15g)。燉肉或雞蛋吃,日服1劑。(《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百日咳:藍花參30g,石胡荽6g,百合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軟切中段,干燥,篩去灰屑。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本品長10-30cm。根細長,稍扭曲,有的有分枝,長4-8cm,直徑0.3-0.5cm;表面棕褐色或淡棕黃色,具細縱紋,斷面黃白色。莖叢生,纖細。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皺縮,展開后呈條形或倒披針狀匙形,長1-3cm,寬0.2-0.4cm;灰綠色或棕綠色?;▎紊谥?,淺藍紫色。蒴果圓錐形,長約5mm。種子多數,細小。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氣。
飲片性狀:根段片狀。根細棕褐色或淺棕色。切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8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