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芹根,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毒芹CicutavirosaL.的根和根莖。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四川、新疆等地。具有拔毒,祛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急、慢性骨髓炎,痛風,風濕痛。
中文名稱
毒芹根性味歸經
味辛、微甘,性溫。歸肝、腎經毒性
大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拔毒,祛瘀,止痛。主治 急、慢性骨髓炎,痛風,風濕痛。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本品有劇毒,嚴禁內服。~《黑龍江中藥》:“根莖味甜,故能引誘誤食招致中毒。”藥理作用 毒芹根中所含毒芹素有印防己毒素樣作用。相關論述1、《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療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已成瘺道或長期不愈者?!?/p>
2、《新疆中草藥》:“消腫殺蟲。滅蠅蛆?!?/p>
3、《全國中草藥匯編》:“拔毒祛瘀,滅臭蟲?!?/p>
4、《東北藥用植物》:“治慢性發疹病,癲癇,破傷風,產褥期痙攣,痛風或風濕,神經痛?!?/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骨髓炎:毒芹根適量。洗凈后,以石器搗碎(忌鐵器),晾干,研成細末,以雞蛋清調后敷瘡面;或用鮮毒芹搗碎,調雞蛋清敷瘡面。每日上藥1次,連上3-5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粗大,短柱狀或塊狀,長2-4(-5)cm,直徑2-3.5cm。表面棕橫色或枯草黃色,縱切面觀可見髓部中空并具若干橫隔;頂端連接粗大莖基,莖中空,節處有橫隔;條狀須根多數,生塊莖上者簇生,生莖基上者于節部輪生,長8-15cm,直徑2-4mm,表面黃棕色,具縱皺紋,并見支根或支根痕。質松,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皮部多見裂隙及多數棕色細點狀油室,木部圓形,亦見徑向裂隙。氣特異而久貯轉微弱,味微辛。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8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