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草根,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Schoenoplectusmucronatus(L.)Palla[ScirpusmucronatusL.;S.triangulatusRoxb.]的根。蒲草根除新疆、西藏外,廣布于全國各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熱淋,小便不利,帶下,牙齦腫痛。
中文名稱
蒲草根別名
席草根、大燈芯性味歸經
味淡、微苦,性涼。歸胃、膀胱、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用于熱淋,小便不利,帶下,牙齦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相關論述1、《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利尿。治熱癥牙痛,淋癥,白帶。”
2、《四川中草志》1982年版:“用于熱淋,小便不利。”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熱淋,小便不利:蒲草根30g,石韋30g,海金沙30g。水煎服。
2、治濕熱帶下:蒲草根30g,三白草30g。水煎服。
3、治胃火牙痛:蒲草根15g,苦蕎頭15g,地骨皮15g,牡蒿15g。水煎服。(1-3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挖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8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