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獅藤,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kaempferiWilld.[A.mollisDunn]的根莖及根。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行氣止痛,清熱解毒,降壓之功效。常用于氣滯脘脹,胃痛,腹痛,風濕關節痛,暑濕下痢,癰疽癤腫,毒蛇咬傷,高血壓病。
中文名稱
金獅藤別名
香藤、藤薯、痧藥草、南木香、熏鼓藤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行氣止痛,清熱解毒,降壓。
主治用于氣滯脘脹,胃痛,腹痛,風濕關節痛,暑濕下痢,癰疽癤腫,毒蛇咬傷,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次0.3-0.5g,每日3次。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體虛者慎服。
相關論述1、《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收斂鎮痛。主治中暑腹痛,胃痛,腹痛下痢,風濕性關節痛,毒蛇咬傷,高血壓病,皮膚濕疹。”
2、《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解毒,活血,健脾利濕。主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敗血癥,毒蛇咬傷,骨髓炎,癰癤,濕疹。”
3、《臺灣藥用植物志》:“調經。治腹痛,眩暈,解熱,鎮咳,祛痰。”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治消化不良:大葉馬兜鈴根研粉,每次0.3-0.5g,每日服3次。(《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莖細長圓柱形,直徑1-3mm,表面淡黃棕色,有縱向溝紋,節間長3-5cm。質柔韌。味辛涼。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8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