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赤瓟,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南赤瓟(ThladianthanudifloraHemsl.)的根或葉。產我國秦嶺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區。味苦,性涼。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食化滯的功效。治療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脘腹脹悶,毒蛇咬傷等病癥。
中文名稱
南赤瓟別名
赤瓟兒、裸花赤瓟、狗屎西瓜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歸胃、大腸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消食化滯。主治 治療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脘腹脹悶,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克。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相關論述1.《神農本草經》曰:“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酸疼,益氣愈聾。”
2.《新修本草》曰:“此物蔓生,葉似栝樓,圓無叉缺,子如梔子,生青熟赤,但無棱爾,根似葛,細而多糝。北間者,累累相連,大如棗,皮黃肉白,苗子相似,根狀不同。試療黃疸,破血,南者大勝也。”
3.《本草圖經》曰:“王瓜,今處處有之,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葉似栝樓。圓無叉缺,有刺如毛,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謂之土瓜根。北間者,其實累累相連,大如棗,皮黃肉白,苗葉都相似,但根狀不同耳,三月采根,陰干。”
4.《本草綱目》曰:“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須,嫩時可茹。其葉圓如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澀而不光。六七月開五出小黃花成簇。結子累累,熟時有紅黃二色,皮亦粗澀。根不似葛,但如栝樓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膩,須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腸炎、細菌性痢疾:(南赤颮)葉18克,人莧、水蓼各9克。水煎服。
2.毒蛇咬傷(蝮蛇、烙鐵頭):(南赤颮)成熟果實或鮮根搗爛敷。(以上均出自《湖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干。秋季挖根,鮮用或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根塊狀或塊片狀,灰棕色,去皮者色灰黃,有細縱紋,斷面纖維性。味淡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8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