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其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的應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談談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以及慢性蕁麻疹老中醫藥方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給各位分享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慢性蕁麻疹老中醫藥方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中藥目錄一覽:
中藥治療蕁麻疹
1、浮萍、防風、蟬蛻20克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白鮮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加水泡15分鐘,煮沸20分鐘。每日1劑,2次分服。用于頑固性蕁麻疹。
2、中藥治療各類蕁麻疹有顯效。急性蕁麻疹風熱型用荊防湯,風寒型用麻桂各半湯治療。丘疹狀蕁麻疹用荊防湯治之,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時同急性蕁麻疹治療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病程遷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濕,溫中補腎,辨證治療。
3、蕁麻疹止癢用中藥需對癥治療 風熱相搏 (1)癥狀:癥見風團色紅,遇熱增劇,得冷則瘥,惡風微熱,口湖心煩,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宜祛風清熱。
4、(1)風熱型,多見于急性蕁麻疹。辨證為風熱襲表,肺衛失宣,治以辛涼透表,宣肺清熱,方以“荊防方”加減。
5、如果是急性蕁麻疹要吃中藥一般要從祛風、止癢方面來考慮,如果是風寒引起就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就是桂枝、麻黃、白芍、甘草、杏仁、生姜、大棗,起到驅散體表的風寒,恢復脾胃的功能,就會不再發生。
6、蕁麻疹也是可吃中藥來治療的,你可選擇驅疹湯,中成藥呢可吃些防風通圣丸。消風止癢顆粒等。
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_百度拇指醫生
1、防風、荊芥、蟬蛻各10克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地膚子、赤芍、生地、黃芩、苦參、白茅根、牛蒡子各15克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生石膏(先煎)20克,生甘草6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兩次。適用于風團紅色,遇熱加劇,遇冷減輕者。
2、方法一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本方辛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于蕁麻疹。
3、方藥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荊防敗毒散加減。荊芥,防風,桂枝,白芍,羌活,獨活,麻黃,秦艽,浮萍,生姜,大棗,惡寒怕冷加附子,肉桂,瘙癢劇烈加蜈蚣,烏梢蛇。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4、浮萍、防風、蟬蛻20克,白鮮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加水泡15分鐘,煮沸20分鐘。每日1劑,2次分服。用于頑固性蕁麻疹。
5、藥酒療法;處方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薄荷、苦參各30克,樟腦10克,白酒600毫升。用法:藥浸酒內7天后,去渣濾酒,加入樟腦粉混勻,用棉簽蘸藥涂擦患處。日3次。療效:用藥3天,治丘疹樣蕁麻疹,有效率100%。治愈率92%。
玉屏風散哪些人不合適
玉屏風顆粒,益氣,固表,止汗。用于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白光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過敏體質者慎用,吃藥期間不要吃辛辣生冷和油膩的食物。
玉屏風散副作用:若外感自汗,陰虛盜汗,不宜應用本方。怕風就是衛氣虛弱 身體素質比較差 【現代應用】1.用本方預防反復性感冒及體弱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屬氣虛表弱者。2.治變態反應性鼻炎屬表虛不固,易感外邪者。
如果家里面有鼻炎或者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支氣管炎的人,這就可以使用玉屏風散來**了。玉屏風散是不會限制是或者小孩或者老人的,基本上什么樣的人群他都是可以吃玉屏風散的。
玉屏風的副作用 玉屏風散的副作用:若外感自汗,陰虛盜汗,不宜應用本方。玉屏風散,被稱為中藥免疫調節劑。表虛自汗,易感風邪;風雨寒濕傷形,皮膚枯槁。汗出惡風,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
外、婦、兒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意見建議:陰虛盜汗,則不宜使用。秋季忽冷忽熱的天氣使得體質弱的人很容易感冒。中醫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是感染外邪的內在因素。專家建議,這類人不防吃點增強免疫力的玉屏風散。
當歸四逆湯
1、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湯是采用當歸作為主材料,同時運用多種中藥,草藥等等作為輔助,更有其他的食材添加,具有滋補溫熱的作用,那么當歸四逆湯是什么樣子的,又應該有什么功效。
2、當歸四逆湯,有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的作用。所謂四逆指的是四肢不溫。本方主要治療血虛、四肢冰冷、舌淡苔白、脈細欲絕。四肢為諸陽之本,血虛受寒,四肢失去陽氣溫養,所以四肢冰涼。
3、當歸四逆湯的組成是由當歸、桂枝、芍藥、細辛、甘草、通草、大棗,這幾味藥共同組成。這個組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又加上當歸、細辛和通草。當歸用來養血活血,細辛加強方子清熱和驅寒的作用,以及有一定的止痛的作用。
4、做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5、當歸四逆湯的功效 當歸四逆湯主治:厥陰傷寒,血脈凝澀,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或腸鳴腹痛,下利不止。或陰頹疝氣,睪丸掣痛,牽引少腹。
6、用量:當歸12g,桂枝9g,芍藥9g,細辛3g,通草6g,大棗8枚,炙甘草6g。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功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多皮飲的介紹
1、主治亞急性、慢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遇冷則復發者,重用干姜皮;遇熱而發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
2、脾失健運,復感風邪,郁于肌膚。治宜健脾除濕,疏風和血。方用多皮飲:取桑白皮、白蘚皮、赤茯苓、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地骨皮、五加皮、丹皮、大腹皮、木槿皮各9克,干姜皮6克。
3、中醫中藥治療的原則是健脾祛濕、疏風和血。主要使用的方藥是五加皮、桑白皮、多皮飲地骨皮、干姜皮、大腹皮、粉丹皮、冬瓜皮、川荊皮、白蘚皮和扁豆皮。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每天服用倆次。
4、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藥:多皮飲 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蘚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5、多皮飲 取桑白皮、白蘚皮、赤茯苓、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地骨皮、五加皮、丹皮、大腹皮、木槿皮各9克,干姜皮6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本方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6、每日1次口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次口服,可酌情選擇其中1-2種。并可同時配合維生素C0.2g,每日3次口服。
[b]慢性蕁麻疹方劑一貼,請大家明辨是針對什么類型的[/b]
1、同意二樓三樓兩位老師的觀點,本方雙管齊下,清熱涼血,兼顧發散濕熱調理脾胃,是個不錯的方子。
2、血熱癥【蕁麻疹癥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3、凡本病患者證見腰膝酸軟者,均可從腎辨證。腎陰虛者宜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者宜用二仙湯。慢性蕁麻疹除內服藥外,使用中藥外洗亦有一定療效。外洗方:白礬、蠶砂、芒硝、荊芥、苦參各二十克水煎外洗,一日數次。
4、據病程的不同,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疾病可短期內(數天至1~2周)痊愈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數月(1~2月)以上甚至經年不斷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關于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和慢性蕁麻疹老中醫藥方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23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