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其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的應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談談天灸中藥配方,以及中醫天灸療法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給各位分享天灸中藥配方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中醫天灸療法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什么是天灸療法
1、天灸主要是“治未病” 天灸療法最早記載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宗懔天灸中藥配方的《荊楚歲月記》天灸中藥配方,傳統多使用一些具有強烈 *** 性天灸中藥配方的有毒的藥物,如毛茛、斑蝥等,通過貼敷在一定穴位,引起發泡達到治療的目的。
2、天灸是中醫傳統療法中的一種,也是針灸療法中的一種。使用天然植物材料燃燒產生的熱量和特殊的藥物成分滲透皮膚,進入身體內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3、天灸,是中醫灸治療法中非火熱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稱發泡療法。天灸療法是中醫傳統的外治療法,是借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甚至起泡,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4、“三伏貼”也叫“天灸療法” 天灸療法是中醫傳統的外治療法,是借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甚至起泡,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三伏貼的配方是什么
第一:首選要準備一些配方需要的中草藥,分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其比例為4∶4∶2∶2∶1 ,然后制成三伏貼以供使用。第二:一般來說要在每年的三伏天敷貼,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兩天,1個療程共貼10次。
三伏貼姜汁配方 白芥子25%,延胡索25%,鵝不食草20%,細辛15%,甘遂15%,用生姜汁調勻,制成一毛錢硬幣大小。取穴: 定喘,肺俞,膏肓。左右各三次,貼敷3-4小時,既揭去敷藥。
藥物組成:虛貼方:黃芪、蒼術、沉香、肉桂、補骨脂等。溫陽驅寒方:白芥子、細辛、甘遂、干姜、仙靈脾、延胡索、小茴香。藥材炮制:上述藥物均采用道地藥材,藥物均采用生藥。藥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確定。
三伏貼的配方是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姜為基本方劑,一般按1:1的比例制作,這些藥材在藥店或中藥店很容易買到。
虛寒性便秘三伏貼配方 配方: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許。支氣管哮喘三伏貼配方 虛貼方:黃芪、蒼術、沉香、肉桂、補骨脂等。溫陽驅寒方:白芥子、細辛、甘遂、干姜、仙靈脾、延胡索、小茴香。
哪些人群不適宜貼三伏貼
三伏貼的禁忌有身體健康不要貼;體內有濕熱,或者體質為陰虛內熱的人最好也不要使用;嚴重心臟疾患、瘢痕體質、嚴重皮膚病、過敏體質、發熱、吐血者、孕婦以及2歲以下的小孩勿用;糖尿病、過敏人群慎用等。
(!)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不適宜三伏貼治療。(2)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對藥物過敏者、皮膚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進行貼敷治療。
藥物過敏者:三伏貼中含有多種中藥材,如果對這些中藥材過敏就不能貼。嚴重皮膚病患者:三伏貼中含有細辛、白芥子等刺激性比較強的中藥材,嚴重皮膚病患者貼了會刺激患處,加重病情。
孕婦及兩歲以下的嬰兒;糖尿病患者、肺結核患者、濕熱型胃痛、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月經期間出血量較多的女性;皮膚易過敏,有瘡、癤、癰和皮膚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熱、咳喘等)的病人。
肩頸疼痛,三伏貼應該貼哪些穴位?
1、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頸部,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膏盲穴 膏肓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
2、三伏貼貼在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膏肓穴這幾個位置。天突穴 取穴:天突穴屬于任脈穴位圖,天突穴位于人體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主治:咳嗽、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3、防治頸腰痛:大椎、腎俞、命門、阿是穴。防治慢性腹瀉:中脘、天樞、胃俞、脾俞、大腸俞。防治喘咳:風門、定喘、肺俞、天突穴。防治過敏性鼻炎:大椎、風門、肺俞。
4、三伏貼貼在什么位置,三伏貼穴位詳細圖 天突穴 位置:前胸頸部正中線上 主治:咳嗽、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5、專業中醫師指出,貼三伏貼認準穴位最關鍵,針對不同的病癥,貼敷的穴位也不同,一般建議還是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不過我們還是可以一起來稍微了解一下。
關于天灸中藥配方和中醫天灸療法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232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