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其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的應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談談滋陰潤燥的中藥配方,以及滋陰潤燥中藥方劑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給各位分享滋陰潤燥的中藥配方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滋陰潤燥中藥方劑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正宗自制中藥龜苓膏配方
1、龜苓膏粉 20g 純凈水 300毫升 方法/步驟 將龜苓膏粉和水混合 將龜苓膏粉倒入碗中,加入純凈水攪拌。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加熱粉糊 將粉糊倒入鍋中,開中火,不停地用筷子攪拌,防止糊鍋。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倒入器皿,等待凝固 當鍋內的粉糊沸騰即可關火,稍涼時倒入玻璃器皿或者模具,等待龜苓膏凝固。
2、食材:龜苓膏粉200克。輔料:溫水適量,水2l。準備龜苓粉200克,倒入溫水攪拌均勻。攪拌成糊狀,倒入兩升水。過濾到往鍋里,全程開小火,用勺子不停的攪拌,液體開始變濃稠,繼續攪拌,濃稠狀態變絲滑,倒入耐熱的容器。液體開始變凝固,放涼后冷藏。用刀把龜苓膏切開。
3、正宗自制中藥龜苓膏配方1 第一,龜苓膏的做法與配方是什么呢?龜板8兩、生地2兩、銀花2兩土茯苓2兩、涼茶草2兩、連翹8錢雞骨草1兩、蒲公英5錢、蒼術8錢白癬皮5錢、防風5錢、荊芥5錢甘菊花5錢、金錢草5錢調味料:粘米粉10兩、鷹粟粉2兩食療功效:滋陰清熱解毒,去濕熱、瘡毒、暗瘡。
如何自制潤燥膏方?怎么做滋陰潤肺的膏方?
做法: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蜂蜜適量煮沸,收膏即成。每服20毫升,每天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功效:止咳平喘,滋陰潤燥。適宜肺陰虧虛,咳嗽痰少,津少咽干滋陰潤燥的中藥配方的患者每天服用。雪梨沙參膏 材料:雪梨1000克,川貝母10克,枇杷葉少許,蜂蜜適量。
制作用法:將梨削皮,切成塊,用榨汁機榨成汁,備用;款冬花、百合、麥冬、貝母放入鍋內,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共3次,合并3次滋陰潤燥的中藥配方的汁液,以文火煎熬濃縮至稠黏如膏,加入蜂蜜,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每次取出15克,沸水沖泡,每日2次。
飲用時,可取1—2勺秋梨膏,用溫開水沖調開即可。自制的秋梨膏在常溫下長時間放置會發生長毛的情況,如一次熬制的較多,請放入冰箱內冷藏保存。秋梨即是秋季所產的鴨梨或雪梨。秋梨味道酸甜,可以起到生津、止渴、潤肺、清心的作用。
阿膠清心膏,據專家介紹,夏主火,與心相應,夏季養心為要,宜清心潤肺,養血安神。由于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晚上會心情煩躁,輾轉不眠。這就是由于夏季心火易過旺導致,為此特向您介紹一款適應夏季吃的固元膏——阿膠清心膏。
總是出汗,身體燥熱?送你兩味中藥,養陰清熱,止汗人安
1、黃芪味甘,可益衛固表,入肺經,補肺止汗,可用于肺氣不足的虛癥出汗,止汗盜汗均可,尤其是氣陰虧虛,內熱蒸騰,兼有表氣不固的動則出汗,大汗淋漓不止,氣虛衛弱,體倦多汗等情況。黃芪還可以實衛固表,抵御外界邪氣,用于氣虛外感諸癥。
2、但它的 辛可入肺 , 斂肺止咳、止咳平喘 ;酸能 入肝 , 養陰清熱 。再來看 白術 , 味苦、甘,性溫,入脾、胃經 ,有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 的作用。常用于 脾氣虛弱、肌表不固汗、大汗淋漓 等。
3、白芍和牡蠣,助你養陰清熱,汗止人安 。首先是白芍,味苦、微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功效為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本品可斂陰止汗,臨床常與不同藥物配伍治療盜汗、自汗等癥。蘇廷琬在《本草匯言》中提出白芍藥味酸,氣微寒,主收脾之陰氣,泄肝之陽邪。
滋陰潤燥的中藥配方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滋陰潤燥中藥方劑、滋陰潤燥的中藥配方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255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