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中藥名。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后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分別習稱“梅花鹿角”、“馬鹿角”、“鹿角脫盤”。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行血消腫的功效。主治腎虛腰脊冷痛,陽痿遺精,崩漏,白帶,尿頻尿多,陰疽瘡瘍,乳痛腫痛,跌打瘀腫,筋骨疼痛。
中文名稱
鹿角拉丁文名
Cornu Cervi性味歸經
味咸,性溫;歸腎、肝經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1、梅花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野生較少,禁止捕獵。2、馬鹿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者日漸減少,禁止濫捕。3、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行血消腫。
主治腎虛腰脊冷痛,陽痿遺精,崩漏,白帶,尿頻尿多,陰疽瘡瘍,乳痛腫痛,跌打瘀腫,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調敷。熟用偏于補腎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腫。
注意事項1、;陰虛火旺者禁服。
2、《本草經疏》:“無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陽盛陰虛者忌之,胃火齒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門火熾,瘡毒宜涼者,并忌之。”
化學成分鹿角含膠質25%,磷酸鈣50%-60%,碳酸鈣及氮化物。另含氨基酸,內有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
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的作用:鹿角提取物40mg/kg給麻醉狗靜注,能明顯增加心臟搏出量,但對心排出量、心率、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和外周總阻力無明顯改變。
2、對乳腺增生的影響:給小鼠腹腔注射鹿花盤6g(生藥)/kg或鹿花盤多肽20mg/kg對腹腔注射雌二醇185mg/kg引起的小鼠乳腺增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給小鼠腹腔注射鹿花盤提取物6g(生藥)/kg和17g(生藥)/kg,可增強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和促進T細胞的增殖能力。
4、抗癌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鹿花盤提取物30g(生藥)/kg和86g(生藥)/kg對小鼠乳腺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5、對實驗性關節炎的影響:給大鼠按7.5g/kg腹腔注射鹿盤制劑對蛋清、甲醛和右旋糖苷引起的足腫脹皆無明顯影響。
相關論述1、《本經》:“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p>
2、《別錄》:“除小腹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
3、《食療本草》:“婦人夢交者,鹿角末三指一撮,和清酒服;又女子胞中余血不盡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比,日三夜一,甚效?!?/p>
4、《日華子》:“療患瘡、精腫、熱毒等,醋磨敷。脫精、尿血、夢交,并治之,水磨服。小兒重舌、鵝口瘡,炙熨之?!?/p>
5、《綱目》:“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腳膝生瘡:鹿角,燒存性,加入輕粉同研,用油調涂之。
2、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銼)、當歸(銼)各15g。水煎,飯前溫服。
3、筋骨疼痛:鹿角,燒存性,研為末,酒服5g,每日服2次。
4、消中,夜尿:鹿角,炙令焦,為末,用酒調服,每次3g,每日2次。
相關藥品丹鹿通督片、烏雞增乳膠囊、烏雞白鳳膠囊、乳癖消片、二仙口服液。
相關方劑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左歸丸(《景岳全書》明?張景岳)、龜鹿二仙膠(《醫便》)、補腎固沖丸(《中醫學新編》)、安腎丸(《馬培之醫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一般于冬季或早春連腦骨一起砍下稱“砍角”,或自基部鋸下,洗凈,風干;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脫落者,稱“退角”。
炮制方法1、鹿角:取原藥材,用溫水浸泡,除去血水,蒸熱鎊片,干燥。
2、鹿角粉:取凈鹿角片,研成細粉或取凈鹿角銼末研成細粉。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梅花鹿角:通常有3-4分枝,全長30-60cm,直徑2.5-5cm。側枝多向兩旁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二枝與第一枝相距較遠,主枝末端分成兩小枝。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顯骨釘,骨釘斷續排成縱棱,頂部灰白色或灰黃色,有光澤。
2、馬鹿角:呈分枝狀,通常有4-6分枝,全長50-120cm。主枝彎曲,直徑3-6cm,基部具盤狀突起,習稱“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側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二枝靠近第一枝著生。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狀突起,習稱“骨釘”,并具有縱棱。質堅硬,斷面外圈骨質,灰白色或微帶淡黃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具蜂窩狀孔。無臭,味微咸。
3、鹿角脫盤:又稱鹿花盤。呈盔狀或扁盔狀,直徑3-6cm,珍珠盤直徑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中部具蜂窩狀細孔。底面平,蜂窩狀,多呈黃白色或黃棕色。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規則的半球形。質堅硬,斷面外圈骨質,灰白色,中部類白色。無臭,味微咸。
飲片性狀1、鹿角:為卷曲狀或平坦薄片,表面棕黃色或灰褐色,中部有細蜂窩狀小孔,周邊白色或灰白色,質細密,柔韌,氣微腥,味微咸。
2、鹿角粉:呈粉末狀,淺黃色或棕黃色。氣微腥,味微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38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