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腮,中藥名。為牛科野牛屬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屬動物水牛Bubalus.bubalis Linnaeus角中的骨質角髓。具有化瘀止血,收澀止痢的功效。主治瘀血疼痛,吐血,衄血,腸風便血,崩漏,帶下,痢下赤白,水瀉,浮腫。
中文名稱
牛角腮別名
牛角胎、牛角筍性味歸經
味苦,性溫;歸肝、腎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動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瘀止血,收澀止痢。主治 瘀血疼痛,吐血,衄血,腸風便血,崩漏,帶下,痢下赤白,水瀉,浮腫。用法用量1、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2、外用:燒灰調敷。
化學成分 黃牛角中的骨質角髓含碳酸鈣、磷酸鈣等。相關論述1、《本經》:“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血。”
2、《藥性論》:“止婦人血崩不止,赤白帶下,止冷痢、瀉血。”
3、《本草拾遺》:“燒為黑灰,末服,主赤白痢。”
4、《日華子》:“燒焦,治腸風瀉血痢,崩中帶下,水瀉。”
5、《本草蒙筌》:“治吐衄。”
6、《醫學人門》:“主鼠乳瘧疾。”
7、《綱目》:“治水腫。”
8、《醫林纂要》:“長筋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牛角?二兩(燒灰),白礬二兩(燒汁盡),橡實一兩,木賊一兩,芎?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二錢。(《圣惠方》牛角?散)
2、治赤白帶下:牛角?(燒令煙斷)、附子(以鹽水浸泡七度,去皮)等分,搗羅為末。每空心酒下二錢匕。(《孫用和方》)
3、治積年腸風,或發或歇不止:牛角?(燒灰)二兩,槐耳(微炙)二兩,臭椿根(微炙)二兩,屋松(微炙)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于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牛角?散)
4、治大便卒下血:黃牛角?一具(燒赤色,出火即青碧)。上為細散。每服二錢匕,食前濃煮豉汁和二錢匕,重者日三。(《外臺》引《近效方》牛角鰓灰散)
5、治血痢,不問遠近,百方無效:牛角?一兩(燒灰),大麥二兩(炒熟)。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
6、治寒痢色白,食不消者:牛角?(燒灰)。上一味搗篩,白飲調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7、治鼠奶痔:牛角?燒作灰末,空心酒服方寸匕。(《塞上方》)
8、治蜂蠆螫瘡:燒牛角?灰,苦酒(醋)和涂之。(《肘后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加工牛角時,將取出的骨質角髓用清水浸泡數日,再洗凈,曬或烘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錐形,微彎曲,基部較粗,上部漸尖,長約15cm,底徑約5cm。外表粗糙,灰白色或灰黃色,滿布骨質細孔,并有少數淺縱溝。質堅硬。橫切面中空,外壁厚約6mm,灰白色,較細致,內層有粗大髓樣組織。氣微腥,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39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