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中藥名。為鯉科紅鲌屬動物翹嘴紅鲌魚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及鲌屬動物紅鰭鲌Cul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的肉。具有開胃消食,健脾行水的功效。主治食積不化,水腫。
中文名稱
白魚別名
鲌魚、白扁魚、翹殼、翹嘴巴、翹嘴鲌、大鲌魚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胃、肝經藥材分類
動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開胃消食,健脾行水。主治 食積不化,水腫。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00-250g。禁忌患瘡癤者慎服。
化學成分 翹嘴紅鲌:每100g可食部分含水分77g,蛋白質18.6g,脂肪4.6g,灰分1g;鈣37mg,磷166mg,鐵1.1mg,核黃素0.07mg,煙酸1.3mg。相關論述1、《食療本草》:“主肝家不足氣,調五藏氣,理經脈。助脾氣,能消食,理十二經絡舒展不相及氣。”
2、《日華子》:“助血脈,補肝明目,灸瘡不發,作膾食之良。”
3、《開寶本草》:“主胃氣,開胃下食,去水氣,令人肥健”
4、《中國藥用動物志》:“開胃健脾。主治胃氣不舒,水腫。”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浮腫:紅鰭鲌250g,車前子15g。用魚煮湯,再用魚湯煎車前子。每日服2次,連服數日。
2、治產后抽筋:紅鰭鲌1條,煮食,每日服2次,連服數日。(1、2方出自《常見藥用動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7月捕捉,鮮用。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39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