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菇,中藥名。為紅菇科真菌大紅菇Russularubra(Krom.)Bres的子實體。具有養血,逐瘀,祛風的功效。主治血虛萎黃,產后惡露不盡,關節酸痛。
中文名稱
大紅菇別名
紅菇、朱菇性味歸經
味甘,性微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養血,逐瘀,祛風。主治 血虛萎黃,產后惡露不盡,關節酸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或同雞、豬肉燉。
化學成分含5種多糖、16種氨基酸和28種脂肪酸。多糖含量約為2.47%,其中單糖和寡糖占總糖的33.9%,氨基酸含量占14.7%。
藥理作用抗衰老作用:紅菇多糖是通過調控細胞周期負調控因子p21的轉錄和表達、抗氧化及增強免疫功能而抗衰老的。
相關論述《福建藥物志》:“益血通經,驅風逐瘀。主治貧血,產后惡露不盡,關節酸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貧血:大紅菇、綠心豆、豬瘦肉各酌量。燉服。(《福建藥物志》)
2、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大紅菇15g。水酒燉服,日1-2次。(《食療藥用蕈菌》)
3、治經閉腹痛:①大紅菇、大血藤、當歸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婦女百病良方》)②大紅菇15g,大血藤30g,香附9g,益母草15g,水煎,日1劑,連服3-5日。(《中國民間百草方藥》)
4、治關節腫痛:大紅菇30g,土牛膝18g,骨碎補12g。水煎去渣,分2次兌黃酒溫服。(《中國民間百草方藥》)
附注同屬植物葡酒紅菇Russula vinosa;Lindb.分布于福建、廣西,在當地亦作本品使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間雨后采摘,洗凈,曬干備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菌蓋扁半球形,或平扁而中央下凹,直徑4-10cm,紅色或暗紅色,邊緣粉紅色或帶白色,平滑或有微細絨毛,有不明顯條紋。菌肉類白色,表皮下粉紅色。菌褶密,基部分叉,白色或淺赭黃色,褶間有橫脈。菌柄類圓形,長3.5-8cm,直徑1-2.5cm,白色或帶粉紅色。氣微,味辛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44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