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其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的應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談談桂附子理中湯配方,以及桂附理中湯和附子理中湯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給各位分享桂附子理中湯配方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桂附理中湯和附子理中湯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中藥目錄一覽:
高建忠.讀方用方筆記(三一)臨證談理中丸
如果在理中丸證的基礎上桂附子理中湯配方,又有氣機塞滯桂附子理中湯配方,前人有一張方子叫 治中湯 (人參、白術、干姜、甘草、青皮、陳皮各等量),也就是理中湯中加上青皮和陳皮,也有的只加橘紅。其實就是在治療中焦虛寒的基礎上加理氣的藥。
還有一個就是清熱解毒的藥用得多。陳修園說的這個理是對的,但是,批評張景岳批評得有點冤,實際上,張景岳從理中湯中變換出理陰煎來,對臨床是一種補充或者說是一種完善,對臨床是有意義的。
理中焦,分清濁,用理中湯,黨參12克,炒蒼術12克,干姜9克,炙甘草3克,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了焦神曲15克,蘇葉9克,滑石18克。
附子理中湯適合什么人食用
如果是體內虛寒嚴重的人,可以食用附子理中湯,有利于去除體內的寒氣,幫助身體回暖,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
理中湯是由人參、白術、炙甘草、干姜等組成的藥物。具有治療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虛證,胸痛徹背,倦怠少氣,四肢不溫。
驅寒暖胃的湯1 理中湯:功效為溫中散寒,以及補氣健脾。理中湯是溫補中焦的基本方,后世較多治療中焦虛寒證的方子都以此方為基礎,比如腹痛怕冷,肚臍眼周圍冷痛。
理中湯的用法 理中湯為中藥制劑,由人參、白術、炙甘草、干姜等組成。具有治療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虛證,胸痛徹背,倦怠少氣,四肢不溫。

柴桂干姜湯配方
柴胡桂枝干姜湯屬于比較滋補的湯,可能味道沒有那么好,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柴胡桂枝干姜湯味辛,微苦。所謂苦口良藥,柴胡桂枝干姜湯的治愈功效也是非常好的。
所以少陽病多有兼見證,如少陽兼表的柴胡桂枝湯證,少陽兼里實的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證。而柴胡桂枝干姜湯正是與大柴胡湯證相對的方劑,是少陽兼里虛寒之證。
柴胡桂枝干姜湯的功效與作用是:和解散寒,生津斂陰。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寒重熱輕,神經官能癥,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心煩;牡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
余侍師一載,見劉老以此方治病取效者,非止肝炎一病。只要符合膽熱脾寒的病機,無論何病,用之皆效。如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往往大便時溏時干,或者數日不大便、或者連續數日大便日數次而瀉下不止,治療極難。
方法如下:步驟準備食材把干姜、甘草洗凈。把干姜切成條。放入砂鍋里加水,泡15分鐘后再加熱煮開,小火煮10~15分鐘,關火。放涼一些把水倒出來就行了。也可以多泡一會,讓干姜甘草釋放一下營養成分。
理中湯能否同時加味肉桂、桂枝?
1、(2)本方加枳實、茯苓桂附子理中湯配方,蜜丸,名枳實理中丸,治寒實結胸欲絕,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3)本方去甘草,加茯苓、川椒、烏梅、名理中安蚘丸,治胃寒吐蚘。
2、如虛寒較甚,而見面色白,手足不溫,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強溫陽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補陽祛寒之力更大。本方用于中焦虛寒,如慢性胃炎、潰瘍病、慢性結腸炎、胃下垂等。
3、肉桂和桂枝屬于同種植物桂附子理中湯配方的不同藥用部位,作用卻是有差別的,肉桂溫陽,桂枝解表,辯證準確是可以一塊用的。
4、附子理中湯加肉桂功效與桂附理中丸相同,補陽祛寒,主治脾胃虛寒,癥見嘔吐、泄利、口不渴、腹痛等癥。不是治脾濕的,不是治痘的。
5、桂附理中湯加減--戴錦成方 【處方】黨參15克,白術10克,豬苓10克,茯苓10克,附子10克,肉桂3克(分沖),丹參15克,雞血籐20克,當歸10克,車前子10克,澤瀉10克,地膽草15克。
關于桂附子理中湯配方和桂附理中湯和附子理中湯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