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中藥名。為樟科樟屬植物柴桂Cinnamomum tamala(Buch.-Ham.)Nees et Eberm.[Laurs tamala Buch.-Ham.]的樹皮和葉。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寒濕痹痛,脘腹疼痛,痛經,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柴桂別名
三條筋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溫;歸肝、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溫通經脈,行氣止痛。主治寒濕痹痛,脘腹疼痛,痛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研末,0.3-0.5g。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注意事項 陰虛者禁服。化學成分樹皮及葉均含揮發(fā)油,葉油的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占78%,還含水芹烯,樟腦等。樹皮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桂皮醛等。柴桂另含3,4',5,7-四羥基黃酮,3,3',4',5,7-五羥基黃酮,山柰酚-3-O-葡萄糖甙,山柰酚-3-O-槐糖甙,山柰酚-3,7-二-O-鼠李糖甙和槲皮素-3-O-蕓香糖甙。
藥理作用揮發(fā)油對胃有局部刺激作用,能解除或減輕惡心和胃腸脹氣。
相關論述《云南中草藥》:“止血,接骨,通經活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消化道出血:三條筋0.3g。配伍研末,開水送服,每日服3-8次。
2、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三條筋研末外用。(1-2方出自《云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10月剝取樹皮,曬干。四季均可采葉,切碎,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樹皮略呈筒狀、半筒狀或不規(guī)則的塊片,長短厚薄不等。外皮灰褐色,有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顯的皮孔,內表面紅棕色,光滑,有不明顯的細縱紋。質硬而脆,折斷面整齊。具特異的香氣,味甜,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0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