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桃,中藥名。為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蒲桃Syzygium jambos(L.)Alston[Eugenia jambos L.],以葉、果皮、種子及根皮入藥。蒲桃葉:清熱解毒。主治口舌生瘡,瘡瘍,痘瘡。蒲桃殼:暖胃健脾,補肺止嗽,破血消腫。主治胃寒呃逆,脾虛泄瀉,久痢,肺虛寒嗽,疽瘤。蒲桃種子:健脾,止瀉。主治脾虛泄瀉,久痢,糖尿病。蒲桃根皮:涼血,收斂。主治痢疾,腹瀉,刀傷出血。
中文名稱
蒲桃別名
水蒲桃、葡萄性味歸經
蒲桃殼:味甘、酸,性熱。蒲桃根皮:味甘、澀,性平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蒲桃葉:清熱解毒。
蒲桃殼:暖胃健脾,補肺止嗽,破血消腫。
蒲桃種子:健脾,止瀉。
蒲桃根皮:涼血,收斂。
主治蒲桃葉:口舌生瘡,瘡瘍,痘瘡。
蒲桃殼:胃寒呃逆,脾虛泄瀉,久痢,肺虛寒嗽,疽瘤。
蒲桃種子:脾虛泄瀉,久痢,糖尿病。
蒲桃根皮:痢疾,腹瀉,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蒲桃葉:外用:煎湯含漱、洗或研末搽。
蒲桃殼: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
蒲桃種子:內服:煎湯,3-9g。
蒲桃根皮:內服:煎湯,6-15g。外用:搗敷或研粉撒。
化學成分 樹皮含生物堿、鞣質。根皮含蒲桃素、油樹脂、生物堿。相關論述蒲桃葉:
1、《臺灣藥用植物志》:“葉研末搽天花為清涼劑。”
2、《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含漱,治口腔炎;水煎洗瘡瘍潰爛。”
蒲桃殼:
1、《綱目拾遺》:“止呃忒。”
2、《本草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虛寒嗽,破血積疽瘤。”
3、《廣西本草選編》:“涼血,收斂。治痢疾,腹瀉。”
蒲桃種子:
1、《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治糖尿病。”
2、《臺灣藥用植物志》:“治腹瀉,痢疾及卡他。”
蒲桃根皮:
《廣西本草選編》:“涼血,收斂。治痢疾,腹瀉,刀傷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蒲桃殼:
治腹瀉,痢疾:蒲桃果實15-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蒲桃根皮:
治刀傷出血:鮮蒲桃根皮適量,搗爛外敷,或用干根皮研粉撒敷。(《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蒲桃葉:全年均可采,曬干或鮮用。
蒲桃殼:夏季分批采收成熟果實,除去種子,把果皮曬干或烘干。
蒲桃種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曬干。
蒲桃根皮:全年均可釆挖,趁鮮剝取根皮,切段,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蒲桃殼:為不規則卷縮塊狀,長2-3.5cm,寬1-2cm;表面棕紅色或棕褐色,有細微皺紋;內表面淺黃棕色。果皮約厚1mm,中心有干枯花柱,長0.5-1cm;干時質脆潮時質韌。氣微,味甘、微澀。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0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