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蒿,中藥名。為菊科蒿屬植物豬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A capillaris Thunb.var.scoparia Pamp]或茵陳蒿A capillaris Thunb.的地上部分。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
中文名稱
茵陳蒿別名
因塵、馬先、茵蒿、茵陳、因陳蒿、綿茵陳、絨蒿、臭蒿、安呂草性味歸經
味微苦、微辛,性微寒;歸脾、胃、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退黃。主治 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用法用量1、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
2、外用:適量,煎水洗。
禁忌 《本草經疏》:“蓄血發(fā)黃者,禁用。”注意事項脾虛血虧而致的虛黃、萎黃,一般不宜使用。
化學成分1、豬毛蒿:全草含揮發(fā)油,以單萜為主,主要成分有丁香油酚20.38%,丁香油酚戊酸酯5.9%,丁香油酚異戊酸酯4.24%,丁香油酚丁酸酯2.85%,桉葉素,檸檬烯4.98%,對聚傘花素4.59%,β-丁香烯,葛縷酮,側柏酮,側柏醇,歐芹腦,月桂烯,咖啡酸,大黃素等。
2、茵陳蒿地上部分含揮發(fā)油,主要有萜類有:月桂烯,對聚傘花素,丁香烯等二十多種;苯乙炔,雙亞乙基類成分:茵陳二炔,茵陳烯酮,茵陳二炔酮降茵陳二炔,茵陳炔醇,鄰甲氧基茵陳二炔等;酚類有:苯酚,鄰、對、間甲苯酚,鄰和對乙基苯酚,丁香油酚;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亞油酸,油酸,肉豆蔻酸等15種;還含苯氧基色原酮類成分:茵陳色原酮等5種;黃酮類成分:中國薊醇,濱薊黃素,芫花素。
藥理作用1、利膽作用:本品煎劑、水浸劑、去揮發(fā)油水浸劑、揮發(fā)油、揮發(fā)油中的茵陳二炔、茵陳二炔酮和茵陳素、醇提取物、蒿屬香豆素、綠原酸等均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膽作用。從茵陳中分離的多種成分有增加大鼠膽汁分泌的作用,利膽作用強度依次為茵陳蒿酸A,茵陳蒿酸B,蒿屬香豆素、茵陳色原酮。也有認為茵陳色原酮的利膽作用較蒿屬香豆素強。蒿屬香豆素0.2g/kg或0.3g/kg大鼠十二指腸給藥,30min后膽汁分泌量平均增加50%或180%。慢性膽囊造瘺犬灌服0.3g/kg,3h內膽汁平均增加73.86%。茵陳色原酮靜注100mg/kg可使大鼠膽汁分泌量顯著增加,而100mg/kg的蒿屬香豆素作用不明顯。給麻醉犬靜注10mg/kg茵陳色原酮利膽作用也很顯著。對羥基苯乙酮25-50mg/kg十二指腸給藥,對大鼠有明顯利膽作用。50mg/kg時還能增加膽汁中固體物、膽紅素和膽酸的含量。對四氯化碳所引起的肝損害,也能增加膽汁分泌。
2、保肝作用:茵陳蒿水煎劑5g/kg、10g/kg給小鼠灌胃,連續(xù)7天,能防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降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血清膽固醇。茵陳蒿中一些黃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四氯化碳或半乳糖胺誘發(fā)大鼠肝細胞毒性的作用,其作用強度依次為茵陳色原酮、蒿屬香豆素、茵陳蒿黃酮、槲皮素、異鼠李素。此外,蒿屬香豆素對肝細胞損害呈強抑制作用。從豬毛蒿的幼苗中分離出的膽堿有抗脂肪肝作用。從茵陳蒿中提取分離的水溶性成分茵陳多肽具有顯著抗藥物肝損傷作用,且作用強于茵陳蒿湯。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茵陳水浸液、乙醇浸液及揮發(fā)油均有降壓作用。蒿屬香豆素0.4-10mg/kg靜注或十二指腸給藥,對全麻或局麻大鼠、貓與兔均有顯著降壓效果。實驗結果表明其降壓作用可能為中樞性的。蒿屬香豆素能抑制NE、5-HT組胺和血管緊張素Ⅱ對血管平滑肌的收縮作用。其作用方式與硝酸甘油很相似。靜注蒿屬香豆素1.25mg/kg、2.5mg/kg、5mg/kg,可使家兔血壓下降,腦血量增加,作用與劑量相關,對股動脈血流量無明顯影響,血壓最大降低值及腦血流量增加最大值分別為對照組的15%及20%,結果表明蒿屬香豆素可能選擇性擴張腦血管。
4、解熱鎮(zhèn)痛消炎作用:小鼠分別腹腔注射蒿屬香豆素水懸劑40mg/kg、80mg/kg,對正常體溫有明顯降溫作用。大鼠灌服或腹腔注射(125mg/kg、250mg/kg、500mg/kg和5mg/kg、20mg/kg、40mg/kg),對正常體溫均有明顯的下降作用的強弱與給藥劑量呈正相關、降溫幅度隨劑量加大而增加,作用時間隨劑量加大而延長。對鮮啤酒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熱大鼠也有明顯退熱作用,對傷寒桿菌苗致熱家兔也有較好退熱作用。蒿屬香豆素在醋酸扭體法及熱板法中均有鎮(zhèn)痛作用,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浮腫有抗炎作用。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體外試驗表明,茵陳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枯草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煎劑能完全抑制人型結核桿菌的生長。
6、抗腫瘤作用:茵陳蒿煎劑灌服對AFB1誘發(fā)的小鼠活體細胞遺傳損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劑量為12-50g(生藥)/kg時,對AFB1誘發(fā)的小鼠骨髓細胞微核、染色體畸變和姐妹染色單體交換數細胞3項實驗均有顯著抑制作用,且呈量效關系。給移植了Meth A肉瘤的小鼠口服茵陳水提物,即顯示出抗腫瘤效果。其抗腫瘤作用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的增殖所致。茵陳色原酮對L-929和KB細胞的IC50(50%抑制濃度)為1-2×10-5g/ml,對HeLa細胞和艾氏腹水癌細胞的IC50則分別為3.4×10-6和3×10-8g/ml。
7、細胞保護作用:蒿屬香豆素能拮抗順鉑引起的家兔原代培養(yǎng)腎小管上皮細胞內游離Ca2+超載減輕Ca2+超載對細胞的損傷,還可顯著提高被順鉑抑制的家兔原代腎小管細胞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和N-乙酯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使腎小管上皮細胞溶酶體免受順鉑的損傷。
8、其他作用:茵陳色原酮對突變鏈球菌在牙齒上的黏附力有明顯削弱作用,提示其具有防齲作用。醛糖還原酶活性增加和血小板聚集是引起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兩個原因,茵陳蒿提取物對于APP、PAF、花生四烯酸鈉和骨膠原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顯示了很強的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蒿屬香豆素小鼠灌服的LD50為497mg/kg,死前有陣發(fā)性驚厥。30-50mg/kg靜注,可使部分貓、兔心電圖出現一過性房室性傳導阻滯及室內傳導阻滯。茵陳二炔酮小鼠灌胃的LD50為6.98mg/kg。對羥基苯乙酮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0.5g/kg,口服給藥為2.2g/kg。
相關論述1、《本經》:“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p>
2、《別錄》:“(主)通身發(fā)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面白悅,長年。”
3、《本草經集注》:“治久風濕痹。”
4、《本草拾遺》:“通關節(jié),去滯熱,傷寒用之?!?/p>
5、《日華子》:“治天行時疾,熱狂,頭痛頭旋,風眼疼,瘴瘧,女人瘕,并內損乏絕。”
6、《醫(yī)學啟源》:“治煩熱,主風濕、風熱?!?/p>
7、《本草再新》:“瀉火,平肝,化痰,止咳,發(fā)汗,利濕消腫,療瘡火諸毒。”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①治療傳染性肝炎㈠煎劑:茵陳蒿每次1~1.5兩,水煎服,每日3次,小兒酌減。治療黃疸型傳染性肝炎32例,服藥后能迅速退熱.對黃疸消失和肝腫縮小亦有明顯的效果。療程平均7天。服藥期間未發(fā)現副作用。治愈后亦無復發(fā)現象。㈡糖漿:茵陳2兩,甘草1兩,紅棗25枚,加水煎至160毫升,再加糖漿40毫升混合。1~3歲12毫升,3~5歲15毫升,5~10歲30毫升,均日服3次。治療14例(其中黃疸型13例),觀察結果:體溫恢復正常平均3天,食欲轉佳平均4.2天,黃疸消失平均7.6天,肝功能轉為正常平均10.5天,肝臟縮小平均10天。㈢5%茵陳注射液:用作經絡注射,每穴成人0.5毫升,小兒0.3毫升。取穴:第一組肝熱穴(在背部5、6胸椎棘突間旁開5分,雙側),肝炎點(下肢外踝上3寸;雙側),右期門。第二組:肝俞(雙),中都(雙),右章門。兩組交替,每日1次。10~45天為一療程,兩個療程間停藥3~5天,一般2~3療程。操作時首先在經穴周圍尋找陽性反應物,如觸到結節(jié)、條索或敏感壓痛,或肌膚隆起凹陷,則為注射點。一般注射1~5次后陽性反應物消失時,再按穴位注射?;蜷_始即無反應物時,則按穴位注射。操作時要求:選擇陽性反應物或經穴要準;進針快,推藥快,撞針快。注射時進針5~8分(期門或章門宜斜刺,不可過深,以免損傷內臟或造成氣胸)。療效:治療急性黃疸型46例,臨床治愈45例,好轉1例;急性無黃疸型12例,臨床治愈10例,好轉1例,無效1例;遷延性肝炎4例,臨床治愈2例,好轉1例,無效1例;慢性肝炎3例,臨床治愈1例,好轉1例,無效1例。
②內服茵陳棗湯引起心律紊亂及阿-斯氏綜合病征在應用茵陳棗湯(茵陳2兩,棗18枚,水煎早晚分服)治療傳染性肝炎過程中,曾有2例女性成人患者分別在服藥后1和4天發(fā)生心律紊亂及阿-斯氏綜合征的嚴重反應,表現為頭暈,心悸,發(fā)紺,脈細弱、漸至捫不到,心跳加速,節(jié)律紊亂,出冷汗,抽搐,人事不省,心跳呼吸一度停止。均經及時搶救始脫險。
藥膳食療:
祛濕茵陳湯:
功效:可祛濕、退黃、清熱。對于黃疸癥狀也有助益。適用于肝炎發(fā)熱的患者。
原材料:茵陳蒿30g,蒲公英45g。白砂糖30g,水3碗。
做法:將茵陳蒿、蒲公英用清水洗凈、備用。然后放入鍋中,加入3碗水,煎煮成剩1/2碗一2碗的量,即可熄火。最后加入白砂糖,調勻后即可飲用。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溫熱服食。
相關配伍1、治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瘀熱在里,身發(fā)黃者: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傷寒論》茵陳蒿湯)
2、治黃疸,遍身悉黃,小便如濃梔子汁:茵陳四兩,黃芩三兩,枳實(炙)二兩,大黃三兩。四味搗篩蜜丸如梧子大??崭?,以米飲服二十丸,日一服,漸加至二十五丸,微利為度。忌熱面、蒜、蕎麥、黏食、陳臭物。(《外臺》引自《廣濟方》茵陳丸)
3、治大便自利而灰:茵陳蒿三錢,梔子、黃連各二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服?!丁秱钊酥刚茍D》茵陳梔子黃連湯)
4、治發(fā)黃,脈沉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陳二兩,附子一個作八片,干姜(炮)一兩半,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分作四帖,水煎服。(《玉機微義》茵陳四逆湯)
5、治一切膽囊感染:茵陳30g,蒲公英12g,忍冬藤30g,川車10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6、治熱病發(fā)斑:茵陳二兩,川大黃(銼碎,微炒)、玄參各兩,梔子仁一分,生甘草半兩。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圣惠方》茵陳散)
7、治癘瘍:茵陳蒿兩握,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莢湯洗癘瘍上令傷,然后以湯洗之,湯冷更溫洗,可作三四度洗,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難忍。(《外臺》引自《崔氏方》)
8、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茵陳五兩(生用),苦參五兩。上細銼。用水一斗,煮取二升,溫熱得所,蘸綿拭之,日五七度。(《圣惠方》)
9、治慢性肝炎:茵陳200g,當歸200g,郁金(醋)200g,枳實(炒)150g,敗醬草250g。以上五味,茵陳、敗醬草按煎煮法煎煮,其余三味共研細粉,制成褐色水丸,口服,每次6g,每日3次。(《陜西省醫(yī)院制劑規(guī)范》1983年;《吉林省藥品標準》1986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栽后第二年3-4月即可采收嫩梢,連續(xù)收獲3-4年。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綿茵陳:多卷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后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銳尖。氣清香,味微苦。
2、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固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裂;外層雌花6-10個,可多達15內,內層兩性花2-10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6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