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膽根,中藥名。為菊科旋覆花屬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Buch.-Ham.)DC.的根。具有祛風散寒,化痰止咳,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咳嗽,頭痛,牙痛,胃痛,疝氣,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白牛膽根別名
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尋骨風、鐵桿香、白面風根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散寒,化痰止咳,消腫止痛。主治風寒感冒,咳嗽,頭痛,牙痛,胃痛,疝氣,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研末撒敷,或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廣西民族藥簡編》:“忌吃酸、辣食物。”
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祛風痰,散熱毒。治哮喘。”
2、《分類草藥性》:“走表散寒,治咳嗽。”
3、《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行氣,散寒,消腫止痛。主治感冒,偏正頭痛,產后風痹,跌打腫痛。”
4、《江西草藥》:“主治風濕關節痛,腰痛,牙痛,胃痛,上吐下瀉,小兒疳積,還可治漏,白帶,黃腫,瘧疾。”
5、《云南中草藥》:“行氣活血,止血,解毒生肌。主治慢性腎炎,疝氣,內臟出血,瘡癰。”
6、《浙江藥用植物志》:“消腫,解毒。治肺結核,腎炎水腫,乳腺炎,腸炎,月經不調,濕疹瘡癤,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肺結核:羊耳菊根60g。豬排骨或青殼鴨蛋同燉服。(《福建藥物志》)
2、治頭痛,牙痛:白面風根21-30g。水煎去渣,加雞蛋(去殼)2個,同煮,服湯食蛋。
3、治胃痛:白面風根15g,鐵掃帚根9g,黃毛茸草12g。水煎服。
4、治風濕關節痛,腰痛:白面風根30g,黑豆60g。酒水各半煎服。(2-4方出自《江西草藥》)
5、治痢疾:(白牛膽)鮮根60g(干根30g),水煎,白痢加紅糖,紅痢加白糖調服,日2-3次。(《常用青草藥選編》)
6、治婦女崩漏:白牛膽根60g。切片,同小母雞肉炒熟,再水煮,去渣,取湯及雞肉內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7、治小兒疳積:白面風根60g,豬肝60g。水燉,服湯食肝。(《江西草藥》)
8、治放射性皮炎:(白牛膽)根研細粉,外撒患處,或用煮沸過的植物油調勻涂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立夏后采挖,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頭部常殘留短小地上莖。根呈圓柱形,有分枝,長2-5cm,直徑0.3-1.5c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有稀疏須根或須根脫落殘痕。根皮薄,刮去表皮則呈灰褐色而有油性。質堅硬,切斷面木質部灰黃色,有黃色油點散在,根頭部中央有髓,呈海綿狀。有特殊香氣,用手刮擦根部嗅之氣更香。味辛、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6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