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簕枝葉,中藥名。為五加科五加屬植物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Merr.的嫩枝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除濕斂瘡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胸痛,痢疾,風濕痹痛,跌打,骨折,癰瘡疔癤,口瘡,濕疹,疥瘡,毒蟲咬傷。
中文名稱
白簕枝葉別名
白茨葉、白勒遠性味歸經(jīng)
味苦、辛,性微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除濕斂瘡。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胸痛,痢疾,風濕痹痛,跌打,骨折,癰瘡疔癤,口瘡,濕疹,疥瘡,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30g,鮮用倍量;或開水泡服。外用:搗敷;或煎湯洗。
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化學成分葉中含石吊蘭素,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賽醇乙酸酯。
相關(guān)論述1、《分類草藥性》:“葉涂刀傷,生肌。”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高熱骨痛,咳嗽胸痛,坐骨神經(jīng)痛,尿路結(jié)石。”
3、《福建藥物志》:“消腫解毒。”
4、《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服,治眼痛(毛難族);搗爛調(diào)米酒,取汁涂患處,治黃蜂螫傷(壯族)。”
臨床應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感冒:三加皮嫩葉9g,蔥頭3個。沖開水服。(《廣東省惠陽地區(qū)中草藥》)
2、治胃痛:(白簕)葉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項癰:鮮(白簕花)嫩葉加些紅糖,食鹽,冷米飯,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4、治濕疹:白簕花干葉9-15g,加冰糖燉服。(《福州中草藥臨床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6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