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酸漿草,中藥名。為蓼科植物戟葉酸模RumexhastatusD.Don的根或全草。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咳,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風濕關節痛,咳喘,跌打損傷,崩漏。
中文名稱
大酸漿草別名
大酸酸、草麻黃、土麻黃、土大黃、川滇酸模性味歸經
味酸、澀、微辛,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咳,止血。
主治 感冒,頭痛,風濕關節痛,咳喘,跌打損傷,崩漏。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搗敷;或研末敷。
化學成分戟葉酸模根及根莖中含有β-谷甾醇,十八烷醇,槲皮素-3-吡喃半乳糖甙,無色矢車菊素,大黃酚,大黃素,大黃素甲醚,8-羥基-3-甲基蒽醌-1-O-(4-O-β-D-吡喃半乳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
相關論述1、《全國中草藥匯編》:“發汗解表,潤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腫,痰喘。”
2、《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祛風除濕,鎮痛,止血。用于風濕關節紅腫疼痛,骨折,紅崩。”
3、《彝藥志》:“治四肢關節腫痛,風濕骨痛,漆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關節痛:大酸漿草根30g,紅牛膝、木瓜、黑骨藤各15g,泡酒500g服。
2、治關節紅腫:大酸漿草鮮葉、小血藤各適量搗敷患處。
3、治骨折:大酸漿草鮮葉搗爛,加白酒適量,焙熱外敷患處。
4、治紅崩:大酸漿草根炒炭配地榆、棕葉根各24g,煎服。(1-4方出自《西昌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采根或全草,洗凈,晾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細長圓柱形,彎曲,偶有分枝;長達30cm,直徑0.5-1.5cm;斷面木質性,棕黃色,味苦。莖多分枝,節部微膨大;表面有縱紋。葉柄纖細,葉片戟狀分叉,狹窄,長2-5cm,寬1-5mm。總狀花序密集,小花黃色至淡紅色。翅果,三棱形。氣微,味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7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