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復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歐亞旋覆花I.britannica L.的頭狀花序。具有降氣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痰飲蓄結,胸膈痞滿,噫氣,嘔吐,氣血不和之胸脅痛。
中文名稱
旋復花別名
旋覆花、飛天蕊、金錢花、野油花、滴滴金、夏菊、金錢菊、艾菊、迭羅黃、滿天星、六月菊、黃熟花、水葵花、金盞花、復花、小黃花、貓耳朵花、驢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性味歸經
味苦、辛、咸,性微溫;歸肺、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降氣化痰,降逆止嘔。
主治1、咳喘痰多,痰飲蓄結,胸膈痞滿:本品苦降辛開,降氣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滿。
2、噫氣,嘔吐:本品又善降胃氣而止嘔噫。治痰濁中阻,胃氣上逆而臆氣嘔吐,胃脘痞鞭者。
3、本品配香附等,還可治氣血不和之胸脅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3-10g;本品有絨毛,易刺激咽喉作癢而致嗆咳嘔吐,故宜包煎。
注意事項陰虛勞嗽,津傷燥咳者忌用。
化學成分均含大花旋覆花內酯、單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內酯、二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內酯等。旋覆花另含旋覆花佛術內酯、杜鵑黃素、胡蘿卜苷、肉豆蔻酸等。歐亞旋覆花另含天人菊內酯、異槲皮苷、咖啡酸、綠原酸等。
藥理作用旋覆花有明顯的鎮咳、祛痰作用,旋覆花黃酮類對組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性哮喘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離體支氣管痙攣亦有對抗作用,并有較弱的利尿作用。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和福氏痢疾桿菌IIa株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歐亞旋覆花內酯對陰道滴蟲和溶組織內阿米巴均有強大的殺原蟲作用。此外,旋覆花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天人菊內酯有抗癌作用。
毒理作用小鼠灌胃旋覆花水煎劑的LD50大于50g/kg,毒性較低。小鼠灌胃旋覆花次內酯的LD50為1330mg/kg,腹腔注射的為476mg/kg。
相關論述1、《神農本草經》:“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
2、《本草匯言》:“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氣下行之藥也。主心肺結氣,脅下虛滿,胸中結痰,嘔吐,痞堅噫氣,或心脾伏飲,膀胱留飲,宿水等證。大抵此劑微咸以軟堅散痞,性利下氣行痰水,實消伐之藥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方劑:
旋覆代赭湯(《傷寒論》)、香附旋覆花湯(《溫病條辨》)、旋覆花湯(《圣濟總錄》)、和中止眩丸(《慈禧光緒醫方選義》)、金沸草散(《博濟方》)。
2、中成藥:
潤肺化痰丸(雞鳴丸)、小兒百日咳散、肺安片。
相關配伍1、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項筋緊急,時發寒熱,皆類傷風,但不頭痛為異:前胡三兩、荊芥四兩、半夏一兩(洗、姜汁浸)、赤芍藥二兩、細辛一兩、甘草一兩(炙)、旋覆花三兩。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熱服,未知再服。(《類證活人書》金沸草散)
2、治咳嗽氣逆:旋覆花9g,半夏6g,前胡6g,蘇子9g,生姜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風痰嘔逆,飲食不下,頭目昏悶:旋覆花、枇杷葉、川芎、細辛、赤茯苓各一錢,前胡一錢五分。姜、棗水煎服。(《婦人良方》旋覆花湯)
4、治中脘伏痰,吐逆眩暈:旋覆花(去根)、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干姜(炮)各一兩,檳榔、人參、甘草、白術各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旋覆花湯)
5、治痰飲在胸膈,嘔不止,心下痞硬者:旋覆花、半夏、茯苓、青皮。水煎服。(《產科發蒙》旋覆半夏湯)
6、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石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旋覆代赭湯)
7、治肝著,亦治婦人半產漏下: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旋覆花湯)
8、治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為瘧狀:生香附三錢,旋覆花三錢(絹包),蘇子霜三錢,廣皮二錢,半夏五錢,茯苓塊三錢,薏仁五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溫病條辨》香附旋覆花湯)
9、治如膠漆稠黏,咽喉不利:用旋覆花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時時呷服。(《衛生易簡方》)
10、治小便不行,因痰飲留閉者:旋覆花一握。搗汁,和生白酒服。(《本草匯言》引《方脈正宗》)
附注1、配伍應用:
(1)旋覆花配紫蘇子:旋覆花辛溫通降,功專降氣行水化痰;紫蘇子辛溫潤降,長于降肺氣,化痰涎。兩藥伍用,可增強降氣化痰作用,氣降痰消則咳喘自平。適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痰多胸痞之證。
(2)旋覆花配桑白皮:旋覆花苦降辛開,長于降氣化痰而平喘咳;桑白皮甘寒性降,功專瀉肺熱、平喘咳。兩藥相配,寒溫同用,共奏清肺熱而平喘咳之功。適用于肺熱痰黃咳喘之證。
(3)旋覆花配半夏:旋覆花苦降辛開,長于降逆止嘔;半夏辛散溫通,味苦而降逆和胃,為止嘔要藥。兩藥伍用,可增強溫中和胃、降逆止嘔之功。適用于痰飲或胃寒所致嘔吐證。
(4)旋覆花配瓜蔞:旋覆花辛開散結,降氣化痰消痞;瓜蔞能利氣開郁,導痰濁下行而寬胸散結。兩藥伍用,可增強化痰散結消痞之功。適用于痰氣互結、胸陽不通之胸痹疼痛,不得臥者。
(5)旋覆花配香附:旋覆花辛溫通降,功善降氣化痰,疏暢氣機;香附辛行苦泄,長于疏理肝氣,調經止痛。兩藥伍用,可收調和氣血而止痛之效。適用于氣血不和之胸脅痛者。
2、鑒別應用:(1)半夏與旋覆花:二者均屬化痰藥,功能消痰飲,降逆氣,可用治痰多胸悶、嘔吐呃逆。然半夏溫燥性強,為濕痰、寒痰要藥,亦可治風痰眩暈;又善降逆止嘔,適用于多種原因所致嘔吐,兼能消痞散結,消腫止痛。旋覆花藥性和緩,長于下氣消痰,善治痰壅氣逆之咳喘痰多;又能降逆止嘔,可用治脾胃氣虛,痰濕內阻之嘔吐。
(2)代赭石與旋覆花:均能平降肺胃二經之逆氣而止嘔、定喘,為常用降逆之藥對然代赭石為金石之品,功專平肝潛陽,清降肝火,涼血止血;旋覆花雖為花類藥材,然功專下氣消痰,對于痰壅氣促,痰結胸痞,飲停腫滿多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開時采收,除去雜質,陰干或曬干。生用或蜜炙用。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蜜旋覆花、炒旋覆花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本品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直徑1-2cm。總苞由多數苞片組成,呈覆瓦狀排列,苞片披針形或條形,灰黃色,長4-11mm;總苞基部有時殘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狀花1列,黃色,長約1cm,多卷曲,常脫落,先端3齒裂;管狀花多數,棕黃色,長約5mm,先端5齒裂;子房頂端有多數白色冠毛,長5-6mm。有的可見橢圓形小瘦果。體輕,易散碎。氣微,味微苦。
飲片性狀:
1、旋覆花參見“藥材性狀”。
2、蜜旋覆花:形如旋覆花,深黃色,多破碎,具蜜香氣,味甜。
3、炒旋覆花:形如旋覆花,具焦斑。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7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