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茄子,中藥名。為樟科植物山雞椒Litsea cubeba(Lour.)Pers.[Laurus cubeba Lour.]的果實。具有溫中止痛,行氣活血,平喘,利尿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食積氣脹,反胃嘔吐,中暑吐瀉,泄瀉痢疾,寒疝腹痛,哮喘,寒濕水臌,小便不利,小便渾濁,瘡瘍腫毒,牙痛,寒濕痹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澄茄子別名
山胡椒、味辣子、山蒼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性味歸經
味辛、微苦,性溫;歸脾、胃、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止痛,行氣活血,平喘,利尿。主治 脘腹冷痛,食積氣脹,反胃嘔吐,中暑吐瀉,泄瀉痢疾,寒疝腹痛,哮喘,寒濕水臌,小便不利,小便渾濁,瘡瘍腫毒,牙痛,寒濕痹痛,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研末,1-2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化學成分1、鮮果含揮發油1.6%-3%,其中主成分為檸檬醛,系牻牛兒醛和橙花醛的混合物,占62.5%;其次為檸檬烯11.6%,α-蒎烯1.6%,樟烯3.5%,對聚傘花素0.3%,甲基庚烯酮3.1%,香茅醛7.6%,芳樟醇2.5%,樟腦0.8%,乙酸牻牛兒醇酯0.9%,α-松油醇1.5%,牻牛兒醇1.1%,黃樟醚0.9%及α-葎草烯1.2%。
2、種子含油36.4%-52.2%,其中月桂酸56.4%-61.5%,順式十二碳-4-烯酸7.2%-13.6%,癸酸14.2%-19.8%,油酸4.1%-6.5%,順式癸-4-烯酸1.5%-2.8%,亞油酸0.8%-2.4%,肉豆蔻酸1.0%-2.0%,棕櫚酸0.4%-1.8%,順式十四碳-4-烯酸0.8%-1.2%,十六碳烯酸0-0.4%,硬脂酸0.2%-0.4%,辛酸及亞麻酸微量。脂肪油的不皂化物中,含谷甾醇3.5%。
藥理作用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體外實驗表明檸檬醛在0.5mg/ml濃度能明顯抑制膠原或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凝聚,抑制花生四烯酸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大鼠灌胃給檸檬醛1g/kg,也能抑制ADP誘導血小板聚集。其機制可能是由于阻止血小板內TXA2樣物質的生成和釋放。
2、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作用:山蒼子油0.3ml/kg灌胃對注射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降低其急性心肌缺血性S-T段抬高,減少病理性Q波出現數目。對結扎冠狀動脈前降支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山蒼子油能減少硝基四氮唑藍染色顯示的心肌梗死百分率。山蒼子油能增加離體兔心冠脈流量。對正常豬離體冠脈有舒張作用,并能拮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冠脈收縮。小鼠腹腔注射山蒼子油0.5ml/kg和10%滴丸液10ml/kg能明顯延長常壓缺氧條件下的生存時間;山蒼子油亦能延長腹腔注射異丙腎上腺素的小鼠在常壓缺氧條件下的生存時間,并對氰化鉀和亞硝酸鈉中毒有緩解作用。
3、平喘和抗過敏作用:山蒼子油(浴槽濃度為90μl/ml)能松弛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并能緩解乙酰膽堿或組胺所致的氣管平滑肌痙攣,該作用不能被普萘洛爾所拮抗。給豚鼠灌胃山蒼子油0.3ml/kg,腹腔注射0.1ml/kg,對0.25%組胺和2%乙酰膽堿(1:2)混合液噴霧引起的氣管痙攣有明顯保護作用。檸檬醛為其平喘的主要成分。大鼠被動皮膚過敏試驗,豚鼠過敏性休克和豚鼠離體回腸過敏試驗等證明山蒼子油有明顯的抗過敏作用,對慢反應物質所致豚鼠腸段亦有明顯的拮抗作用,表明山蒼子油的平喘作用除擴張支氣管,還與抗過敏介質的形成和釋放有關。
4、抗菌作用:檸檬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和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60%山蒼子油乳化液對白色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副克柔念珠菌、新型隱球菌、皮炎著色真菌、疣狀著色真菌、孢子絲菌、石膏樣小孢子絲菌和石膏樣毛癬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山蒼子油和檸檬醛在體外還有抗陰道滴蟲作用。檸檬醛氣熏能阻止真菌(黃曲霉、黑曲霉、焦曲霉及產黃青霉)對大米及中藥材等的霉變,并呈殺菌作用。
5、溶石作用:體外溶石試驗表明,山蒼子油對人膽固醇性膽石有明顯的溶石作用,按每小時膽石減重量計算約為150mmol膽酸溶液的200倍。將人體膽固醇性膽石和膽色素性膽石浸泡于復方山蒼子油乳劑(含10%山蒼子油)中2-3日,其減重率為88.4%和75.8%。應用的山蒼子油系提取檸檬醛后的含萜部分。體內溶石試驗表明,復方山蒼子油乳劑經膽囊造瘺管注入,每日1次,每次2ml/kg,共14次,對植入家兔膽囊內5枚人色素性結石的相對減重量為73.2%,表明山蒼子油乳劑對植入家兔膽囊的人膽石有肯定的溶解作用。
毒理作用 復方出蒼子油乳劑經膽囊造瘺管注入家兔2ml/kg,每日1次,共14次,在觀察溶石作用的同時,發現對家兔有一定的毒性,副反應主要有腹瀉和ALT升高,推測其腹瀉作用與山蒼子油對腸道粘膜的刺激及膽酸鈉、EDTA-2Na和調節Ph所用氫氧化鈉中Na+造成和高滲透壓有關。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采收季節性很強。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當果實青色布有白色斑點,用手捻碎有強烈生姜味,為采收適時。如果實尚未完全成熟時采摘,水分多,含檸檬醛少,為過早;若至果實成熟后期,果皮轉變為褐色,檸檬醛自然揮發而消失,為過遲。連果枝摘取,除去枝葉,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果實圓球形,直徑4-6m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網狀皺紋,基部常有果柄痕。中果皮易剝去;內果皮暗棕紅色,果皮堅脆,種子1粒,內有肥厚子葉2枚,富含油質。具特異強烈竄透性香氣,味辛、涼。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7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