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血藤,中藥名。為豆科油麻藤屬植物長莢油麻藤Mucuna macrocarpa Wall.[M.castanea Merr.;M.wan gii Hu]的老莖。具有清肺潤燥,通經活絡的功效。主治肺熱燥咳,咳血,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癱瘓,月經不調。
中文名稱
黑血藤別名
褐毛黎豆、肉麻繩、黑肉風、牛豆藤。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潤燥,通經活絡。主治 肺熱燥咳,咳血,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癱瘓,月經不調。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煎水熏洗;或炒熱包敷。
化學成分 藤莖中含羽扇烯酮,無羈萜,β-谷甾醇,△5.22-豆甾二烯-3β-醇,二十四烷酸a-單甘油酯,二十五烷酸a-單甘油酯和二十六烷酸a-單甘油酯。種子含L-多巴4.39%。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老莖:味澀、性涼。有補血、活血、通經壯骨的功能。用于風濕痹痛,貧血,萎黃病,月經不調,腰腿痛,癱瘓。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割取莖藤,鮮用,或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藤莖呈圓柱形,稍扭曲,直徑1-3.5cm。表面灰棕色至深褐色,具多數縱溝,皮孔橢圓形,橫向排列,直徑l-4mm;質堅硬,難折斷。橫切面韌皮部樹脂狀分泌物黑褐色,木質部黃褐色,導管孔洞狀,放射狀整齊排列,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呈數層同心性環,髓部細小。氣微,味淡而微澀。顯微鑒別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栓內層由2-4列排列較整齊的含晶厚壁細胞組成,內含草酸鈣方晶。皮層10余列細胞,棕色;散在少數石細胞,有的腔中含草酸鈣方晶。中柱鞘為石細胞和少數纖維組成的厚壁細胞環帶,內外側細胞中多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鞘。維管系統異型,由多數外韌型維管束排列成數輪同心環;韌皮部射線明顯,寬廣,數列至10余列細胞;分泌細胞l-6個相聚組成切向條狀,層狀排列,內含棕色物;纖維束多分布于韌皮部周圍,形成纖維束鞘。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射線由非木化薄壁細胞組成,寬廣,數列至10余列細胞;導管形大,多單個散在,少2個并列,導管周圍木薄壁細胞較厚,木化;木纖維為晶纖維,成束,多分布于導管周圍,少數散在于薄壁組織中。髓居中,由大形薄壁細胞組成,細胞紋孔明顯,孔溝可見;環髓可見多數分泌細胞;草酸鈣方晶可見。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8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