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葉風毛菊,中藥名。為菊科禾葉風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S.poophylla Diels ex Limpr.】,以全草入藥。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主治肝膽發炎,胃腸炎,內臟出血。
中文名稱
禾葉風毛菊別名
線葉風毛菊、占車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主治 肝膽發炎,胃腸炎,內臟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涼血的功能。用于肝炎、膽囊炎、胃腸炎、內臟出血。”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開花時采收,切段,揉搓出氣味,陰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長短不等。莖圓柱形,中空,紅棕色至黃褐色,直徑2-4mm,有縱溝,被密或稀疏的白色絨毛,有的帶棕黃色鞘狀殘葉柄。葉綠色,條形,邊比勝敗背面反卷,長0.5-6cm,寬約1mm,葉背中脈明顯突起,密被白色絨毛。頭狀花序,直徑0.8-1.2cm,總苞數層,花兩性,紫紅色,花冠長約15mm,先端5裂,基部聯合成管狀。瘦果圓柱形,棕褐色,具縱棱,先端有冠毛一撮,羽毛狀。氣清香,味苦。顯微鑒別莖橫切面:類圓形,邊緣波狀。表皮細胞1列,外壁較厚,長方形、方形、切微延長,有的可見細長的非腺毛或其殘基,非腺毛有的彎曲。表皮外被角質層。表皮下為厚角組織,由1-2層厚角細胞組成,較小,呈多角形或類圓形。皮層由薄壁細胞數至10數列組成,類圓形,有的棱角處有厚角細胞數層。內歧層不太明顯,為1列類長方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的細胞,切向延長,有的含黃棕色物質,凱氏點有的可見。維管束外韌型,15-23個,斷續排列成環,外側有發達的中柱鞘纖維束,木化,韌皮部有篩管群和韌皮薄壁細胞。形成層不太明顯,有的有1-2層薄壁細胞。木質部導管徑向排列成數行至10數行或不規則排列列,木化,直徑13-26μm。靠近髓部有維管束鞘纖維束,髓細胞類圓形,木化,有的有壁孔。喘有較大的髓腔。粉末特征:淺灰綠色。①花粉粒眾多,球形,直徑35-52μm,萌發孔3,萌發溝3,外壁較厚,表面有小刺狀突起,膜孔有的呈溝沫狀突起。②瘦果冠毛多見,主軸由多細胞組成,有較多分枝,每分枝為1個單細胞毛,基部胞腔大。③莖表皮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④花總苞片表皮可見不等式氣孔,副衛細胞4-6個。⑤導管多為螺紋或梯紋,偶見網紋。花瓣表皮細胞表面觀長方形,壁波狀彎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59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