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痱草,中藥材名。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疏花薺薴的全草。拉丁植物名:Mosladianthera(Ham.)Maxim[M.remotifloraSun]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曬干或鮮用。功能主治為:發表祛暑;利濕和中;消腫止血;散風止癢。主風寒感冒;陰暑頭痛;惡心;脘痛;白痢;水腫;衄血;痔血;瘡癤;陰癢;濕疹;痱毒;外傷出血;蛇蟲咬傷。
中文名稱
熱痱草別名
大葉香薷、假魚香、小魚仙草、山蘇麻、土荊芥、月味草、野香薷、姜芥、四方草、痱子草、霍亂草、香花草。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微溫。歸肺;脾;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發表祛暑;利濕和中;消腫止血;散風止癢。主治 主風寒感冒;陰暑頭痛;惡心;脘痛;白痢;水腫;衄血;痔血;瘡癤;陰癢;濕疹;痱毒;外傷出血;蛇蟲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發油,共鑒定出側柏酮(thujone),香荊芥酚(carvacrol),欖香脂素(elemicine),細辛腦(asarone),歐芹腦(apiole),蒔蘿油腦(dillapiole),玷烯(copaen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α-丁香烯(α-caryophyllene)和γ-蓽澄茄烯(γ-cadinene)。相關論述1.《常用中草藥配方》:祛風順氣,溫中止痛。治傷暑腹脹,痧氣作痛,痔瘺下血。外用殺蟲止癢。治濕疹風癢,滴蟲性陰道炎。
2.《廣西植物名錄》:散寒發表,祛風止癢。治感冒發熱,皮膚濕疹,瘙癢,熱痱。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性狀鑒別:莖呈方柱形,多分枝,長20-70cm,近無毛。葉多皺縮,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長1-3.5cm,寬0.5-2cm,邊緣有銳尖的稀疏鋸齒,葉面有棕黃色凹陷腺點;葉柄長0.3-2cm。可風輪傘花序組成的頂生的總狀花序,花冠淡棕黃色。小堅果類球形,直徑1-1.5mm,表面灰褐色,具稀疏的網狀雕紋。揉搓后有特異清香,味辛涼。顯微鑒別,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上表面角質條紋明顯,均有少數1-2個細胞組成的非腺毛,呈披針形或短錐形;有少數多細胞頭腺鱗,下表面腺鱗較多。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0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