葒草,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紅蓼PolygonumorientaleL.的地上部分。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
中文名稱
葒草別名
游龍、紅、蘢古、巋、龍(艸頡)、紅草、蘢鼓、天蓼、石龍、大蓼、水紅、水紅花、紅蓼、朱蓼、白水葒苗、蓼草、大毛蓼、東方蓼、水蓬稞、九節龍、大接骨、果麻、追風草、八字蓼、搗花、辣蓼、丹藥頭、家蓼、水紅花草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肝、脾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利濕,活血止痛。主治 風濕性關節炎。用法用量 25-50g。化學成分 葉含黃酮類葒草素和葒草甙,葉綠醌。此外,本品還含β-谷甾醇等。藥理作用 莖、葉的水溶性提取物對蛙、小鼠有抑制作用,對蛙、兔的離體心臟也有抑制作用,且不被阿托品拮抗,對蛙心之抑制可用麻黃堿及氯化鈣拮抗之。對蛙下肢血管及兔耳血管皆有明顯的收縮作用,能使犬的血壓短暫的升高。對離體兔腸無作用,對在位子宮(麻醉或不麻醉家兔)有興奮作用。相關論述1、《別錄》:“主惡瘡,去痹氣。”
2、《唐本草》:“除惡瘡腫,腳氣,煮濃汁漬之。”
3、《植物學大辭典》:“治疝氣。”
4、《國藥提要》:“去瘧,醫毒蟲咬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性關節炎:東方蓼全草一兩。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2、生肌肉:水葒花根煎湯淋洗,仍以其葉曬干研末,撒瘡上,每日一次,(《談埜翁試驗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割取地上部分,或將打下水紅花子后剩下的地上部分收集起來,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0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