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尾,中藥材名。為馬錢科植物亞洲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的根、莖葉。具有祛風化濕,行氣活血的功效。主治頭風痛,風濕痹痛,胃脘痛,腹脹,痢疾,跌打骨折,無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
中文名稱
白魚尾別名
溪桃、野桃、楊波葉、蒲羌癀、白波越子、白背楓、白花醉魚草、白雞公尾、白背葉、尖尾楓性味歸經
味苦、微辛,性溫毒性
有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化濕,行氣活血。主治 頭風痛,風濕痹痛,胃脘痛,腹脹,痢疾,跌打骨折,無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搗敷;或煎水洗。化學成分 葉中含有谷甾醇,豆甾醇等。還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β-丁香烯氧化物,香茅醇,β-丁香烯。相關論述1、《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利濕,行氣活血。主治產后頭風痛,胃寒作痛,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外治皮膚濕癢,陰囊濕疹,無名腫毒。
2、《福建藥物志》:驅風化濕。根治腹脹,風濕性心臟病;葉治感冒,痢疾,癰疽。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性心臟病:駁骨丹根60g。燉水鴨服。
2、治阿米巴痢疾:駁骨丹30g,麥芽、山楂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3、治跌打腫痛,骨折:白背楓根12-15g。酒水各半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莖隨采隨用,切片,曬干;8-9月采葉,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0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