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陀,中藥名。為虎耳草科鬼燈檠屬植物西南鬼燈檠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羽葉鬼燈檠R.pinnata Franch.的根莖。具有活血調經,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骨折,月經不調,痛經,勞傷咳嗽,風濕疼痛,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巖陀別名
毛青紅、紅姜、野黃姜、蛇疙瘩、血三七、毛頭七、毛七、毛頭三七、毛青杠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調經,祛風除濕。主治 跌打損傷,骨折,月經不調,痛經,勞傷咳嗽,風濕疼痛,外傷出血。用法用量1、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2、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事項 《云南中草藥》:“孕婦忌服。”相關論述1、《貴州草藥》:“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治勞傷咳嗽,勞傷疼痛,跌打疼痛,月經不調。”
2、《云南中草藥》:“通經活血,消食止瀉。治骨折,風濕痛,消化不良。”
3、《全國中草藥匯編》:“治腸炎,痢疾,痛經,月經過多,風濕關節炎。外用治外傷出血,陰囊濕疹。”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月經不調:野黃姜、益母草各15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刀傷出血:巖陀,研細粉,撒傷口。(《云南中草藥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7月采挖,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莖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8-25cm,直徑1.5-cm。表面褐色,有縱皺紋,上側有數個黃褐色莖痕,一端有殘留葉基和黑褐色苞片及棕色長絨毛,下側有殘存細根及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粉紅色,有纖維狀突起及多數白色亮晶小點。氣微,味苦澀,微甘。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1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