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皮,中藥材名。為葫蘆科植物西瓜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et Nakai的外層果皮。具有清熱,解渴,利尿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小便短少,水腫,口舌生瘡。
中文名稱
西瓜皮別名
西瓜青、西瓜翠衣性味歸經
味甘,性涼;歸心、胃、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渴,利尿。主治 暑熱煩渴,小便短少,水腫,口舌生瘡。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焙干研末。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撒或鮮者絞汁涂患處。注意事項 中寒濕盛者忌用。化學成分 鮮翠衣含總糖、可滴定酸、蛋白質、氮。鞣質、鋰、鈉、鈣、鐵、磷、鋅、硼、總提取物等。還含氨基酸: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纈酸、蛋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以谷氨酸和賴氨酸含量較高。相關論述1、《隨息居飲食譜》:涼驚滌暑。
2、《藥性切用》:瀉皮間濕熱,治膚黃、膚腫。
3、《萃金裘本草述錄》:清金除煩,利水通淋,滌胸膈躁煩,泄膀胱熱澀,治天行火瘧,風瘟熱證最佳之品,脾胃濕熱取汁熱服。
4、《上海常用中草藥》:主治中暑發熱,煩悶口渴,小便量少色黃;急性熱病發高熱,口渴,汗多,煩躁;冬季因氣候干燥而出現的咽喉干痛及嘴唇燥裂。
5、《福建藥物志》:治痢疾、小兒夏季熱、扁桃體炎、天皰瘡、燙傷、脫肛、丹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腎臟炎,水腫:西瓜皮(須用連髓之厚皮,曬干者入藥為佳,若中藥店習用之西瓜翠衣則無著效;干者一兩三錢,白茅根鮮者二兩。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2、治咽喉干燥疼痛或口唇燥裂:西瓜翠衣30g。水煎,每日服2次,連服數日。(《吉林中草藥》)
3、治心熱躁,口舌生瘡:西瓜翠衣15g,炒梔子6g,赤芍9g,黃連、生甘草各4.5g,煎服。(《安徽中草藥》)
4、治糖尿病,口渴,尿混濁:西瓜皮、冬瓜皮各15g,天花粉12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5、治坐板瘡:用八九月的西瓜皮,刮薄存一粒米厚者,日中曬脆研細。瘡有膿則干摻,無膿將自己津涎調末敷上,少頃瘡中即流出水來,敷二次即愈。(《種福堂公選良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8月收集西瓜皮,削去內層柔軟部分,曬干。也有將外面青皮削去,僅取其中間部分者。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外層果皮常卷成管狀、紡錘狀或不規則形的片塊,大小不一,厚0.5-1cm。外表面深綠色、黃綠色或淡黃白色,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皺紋,內表面色稍淡,黃白色至黃棕色,有網狀筋脈(維管束),常帶有果柄。質脆,易碎,無臭,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2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