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根皮,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L.)Roxb.的干燥根皮。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解蛇蟲毒的功效。主治水腫,癥瘕積聚,腳脹,大、小便不通,疔毒癰腫,濕疹,疥癬,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烏桕根皮別名
木樟樹、卷子樹、白蠟樹、蠟燭樹、卷跟白皮、烏桕木根白皮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溫;歸肺、腎、胃、大腸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瀉下逐水,消腫散結,解蛇蟲毒。主治 水腫,癥瘕積聚,腳脹,大、小便不通,疔毒癰腫,濕疹,疥癬,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體虛者、孕婦及潰瘍病患者禁服。化學成分 花椒油素。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烏桕根皮二兩,木通(銼)一兩,檳榔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太平圣惠方》)
2、治腸脹:烏桕木根90g,桑樹根30g。用水5碗,煎至1碗,分3次服下。(《嶺南草藥志》)
3、治小便不通:烏柏木皮煎湯,調五苓散服,立通;如無藥,只以桕皮煎湯服亦可。(《衛生易簡方》)
4、治大便不通:烏桕木根一寸,劈破,以水煎取小半盞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利水。(《斗門方》)
5、治腹水腫脹(實證者):用烏桕根二層皮30g,焙干研粉,加米飯適量,制為丸如綠豆大,每日服9g,飯前用開水送服。(《廣西本草選編》)
6、治濕疹,蕁麻疹,膿臭,疥癬:烏桕根皮或烏桕葉適量濃煎外洗。(《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7、治嬰兒胎毒滿頭:水邊烏桕樹根,曬研,人雄黃末少許,生油調涂。(《經驗良方》)
8、治跌打損傷:烏桕干根二層皮15g,酒燉服;鮮葉搗爛敷傷處。(《福建中草藥》)
9、治毒蛇咬傷:烏桕樹二層皮(鮮30g,干15g),搗爛,米酒適量和勻,去滓,1次飲至微醉為度,將藥滓敷傷口周圍。(《嶺南草藥志》)
10、治鼠莽砒毒:烏柏根五錢。擂水服之。(《醫方大成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將皮剝下,除去栓皮,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皮呈不規則塊片或卷成半筒狀。外表面土黃色,有縱橫紋理,并有橫長皮孔;內表面較平滑,淡黃色,微有縱紋。折斷面粗糙。氣微,微苦,有毒。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2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