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藋,中藥名。為忍冬科接骨木屬植物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Lindl.的全草或根。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風濕疼痛,腎炎水腫,腳氣浮腫,痢疾,黃疸,慢性氣管炎,風疹庠,丹毒,瘡腫,跌J損傷、骨折。
中文名稱
蒴藋別名
接骨草、掃地風、八棱麻性味歸經
味甘、酸,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散瘀。主治 風濕疼痛,腎炎水腫,腳氣浮腫,痢疾,黃疸,慢性氣管炎,風疹庠,丹毒,瘡腫,跌J損傷、骨折。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鮮品60-120g);搗爛取汁或泡酒服。外用:水煎洗或搗爛外敷。注意事項 江西《中草藥學》:“孕婦禁服。”化學成分 全草含黃酮類、酚性成分、鞣質、糖類、綠原酸。種子含氰甙類。根含大量鞣質、還原糖外,還含生物堿。又從干葉分離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α-香樹脂醇棕櫚酸酯、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鉀。藥理作用1、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家兔用人工方法造成骨折,經夾板固定后,外敷散落得打(酒調),3日更換1次。每日內服落得打煎劑,第4周末有圓形較致密之多量骨痂及顯著鈣化(X線照片),組織切片上可觀察到,大塊骨痂組織己大部分骨化,多量的骨小梁形成。從骨折局部血腫中注入磷32,用落得打后,脈沖消散率較快,說明有活血散瘀作用。組織中磷的沉積也高于對照組,說明落得打能促進磷在骨痂中的沉積,因而加速骨折愈合。
2、消腫作用:家兔外敷落得打醇糊劑未出現局部血管擴張現象。其煎劑對蟾蜍下肢血管的收縮作用不顯著,較高濃度對離體兔耳血管有顯著的收縮血管作用,其油膏劑在家兔及小鼠的實驗中,均有輕度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上述作用可能與其消腫的療效有關。
3、其他作用:落得打煎劑對小鼠熱板法并不表現鎮痛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試管內無抑制作用。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跌打損傷、血腫、皮膚無破損者:蒴藿鮮根,洗凈,搗爛敷傷處。
2、牙痛、三又神經痛、傷口痛、腹痛、腰痛:蒴藿全草3g,水煎服。每隔3小時服1劑。
3、燙傷:鮮蒴藿葉適量,搗汁涂創面。
4、支氣管炎:蒴藿30g,上青下白(細葉鼠曲草)15g,抽膿白(伏地堇)15g,平地木12g,車前草12g,水煎服。
5、關節脫臼:手法復位后,鮮蒴藿根搗爛,包敷患處。
6、腎炎水腫:蒴藿全草30g,白毛鹿茸草12g,半邊蓮12g,薏苡仁根30g,玉米須15g,桑白皮12g,水珍珠(銅錘玉帶草)12g,水煎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切段,鮮用或曬干備用;秋后采挖根,鮮用或曬干備用。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3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