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葉,中藥名。為薔薇科石楠屬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益腎氣的功效。主治風濕痹證、頭風頭痛、風疹瘙癢。
中文名稱
石楠葉別名
石眼樹葉、老少年葉、鑿樹、石綱門
被子植物門綱
雙子葉植物綱目
薔薇目科
薔薇科屬
石楠屬種
石楠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平;歸肝、腎經毒性
有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Folium Photiniae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濕,通經絡,益腎氣。
主治用于風濕痹證、頭風頭痛、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10-15g。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1、石楠葉含有氫氰酸,若服用過量,容易產生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悸,煩躁,四肢無力,脈搏加速等。
2、常用的救治方法為迅速有效地供氧,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用1:2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然后給予解毒藥物,如吸入亞硝酸異戊酯或靜脈注射亞硝酸鈉和硫代硫酸鈉。
化學成分主含類胡蘿卜素、櫻花苷、山梨醇、鞣質、正烷烴、苯甲醛、氫氰酸、熊果酸、皂苷、揮發油等。
藥理作用1、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石楠葉所含的熊果酸有明顯的安定和降溫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
3、此外,石楠葉還有一定的鎮痛、抗炎及抗癌作用;乙醇浸出液能抑制蛙心,收縮兔耳血管,降低犬血壓。
毒理作用葉乙醇浸出液對大鼠毒性較小,60mg/kg、100mg/kg分別服藥1個月,對生長無影響,肝及脂質代謝亦無改變。
相關論述1、《藥性論》:石南雖能養腎,亦令人陰痿。
2、《本草綱目》:古方為治風痹腎弱要藥,今人絕不知用,識者亦少,蓋由甄氏《藥性論》有令陰痿之說也。殊不知服此藥者,能令腎強。嗜欲之人藉此放恣,以致痿弱,歸咎于藥,良可慨也。
3、《本草從新》:祛風通利,是其所長,補腎之說,未可信也。
4、《本草求真》:石南葉味辛而苦。按辛則有發散之能,苦則具有堅腎之力。若使辛苦而熱,則云婦人久服思男,其理或可信矣。然此止屬辛苦而性不熱,則治止可以言祛風,而補陰之說,亦止因苦堅腎,而腎不泄;因辛散風,而陰不受其蹂躪也。若竟以為補陰滋水,則理已屬有礙,而尚可云補火以思男者乎?若果有之,則幾類于此者,何莫不為思男之品,而附、桂置雄,又將置于何等地矣。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石楠葉配仙靈脾:石楠葉功能補肝腎;仙靈脾補腎助陽。兩藥配伍,溫補腎陽而不燥,有較好的溫腎助陽、補腎氣之功。適用于經前乳脹兼有不孕,性感淡漠屬腎陽不足者。
鑒別用藥1、石楠葉與五加皮:二者均為祛風濕止痹痛藥,可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關節屈伸不利,腰酸腳弱。五加皮入肝腎經,補中益精,堅筋骨,既能外散風濕之邪,又能溫補肝腎陽氣,治療腰膝酸軟、下肢痿弱無力之功大于石楠葉。而石楠葉辛散,能祛風止痛故治療偏頭痛、頭風之功則優于五加皮。此外,五加皮能祛風消水而利水消腫,用于皮膚水腫、腳氣等;又可祛風除濕止癢,適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男子陰囊濕癢,女子陰癢帶下等。石楠葉能祛風濕之邪而止癢,治風疹瘙癢。
2、石楠葉與千年健:二者均為祛風濕藥,可治風濕痹痛。千年健苦辛而溫,氣味皆厚,走竄之性較強,可宣通經絡,祛風逐痹;石楠葉祛風濕、通經絡兼有補腎之功,故強筋骨之功強于千年健,而走竄祛風之力以千年健為優。此外,石楠葉辛散,能祛風止痛,可治頭風頭痛;能祛風濕之邪而止癢,用治風疹瘙癢。
相關方劑石楠丸(《圣濟總錄》)、石楠酒(《千金方》)、仙靈脾浸酒(《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11月采收,曬干。以葉完整、色紅棕者為佳。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絲,干燥。
保存方法
貯于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上表面暗綠色至棕紫色,較平滑,下表面淡綠色到棕紫色,主脈突起,側脈似羽狀排列;常帶有葉柄。革質而脆。氣微,味苦、澀。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絲條狀。上表面暗綠色至棕紫色,較光滑;下表面色較淺,主脈突起,側脈羽狀排列。革質而脆。氣微,味微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3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