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荷,中藥名。為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鬼燈擎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的根莖。具有清熱化濕,止血生肌的功效。主治濕熱下痢,久瀉,白濁,帶下,崩漏,吐血,衄血,大便出血,瘡毒,金瘡。
中文名稱
慕荷拉丁文名
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別名
黃藥子、索骨丹、老漢求、豬屎七、秤桿七、老蛇盤、天蓬傘、紅苕七、麻鷂子、紅藥子、金毛狗性味歸經
味酸、澀, 性平;歸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化濕,止血生肌。
主治主要用于濕熱下痢,久瀉,白濁,帶下,崩漏,吐血,衄血,大便出血,瘡毒,金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外感者不宜用。
化學成分鮮根莖含淀粉18%,糖類20.1%;干根莖含淀粉42.5-51.5%,糖類47.5%。根莖又含蒽醌甙、強心甙、鞣質等。葉含鞣質。
藥理作用根莖10%浸出液有廣譜體外抗病毒作用,對腺病毒3型、腸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對乙型腦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1、《峨嵋藥植》:治瘡毒。
2、《四川中藥志》:澀腸止痢,治濕熱下痢。久瀉不止,白濁,白帶。
3、《陜西中藥志》:活血,止血,生肌,止痛。治瀉痢,吐、衄、咯血,婦人崩帶,金瘡。
4、《陜西中草藥》:治外傷出血,吐血,衄血,崩漏,大便出血,痢疾,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痔瘡,湯火傷,甲狀腺腫。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濕熱下?。耗胶伞ⅠR齒莧、薤白頭。水煎服。
2、治久痢不止:慕荷、石榴皮、仙鶴草、木香、扁豆、沙參。水煎服。
3、治白濁、帶下:慕荷、石蓮子、芡實、萆Z、馬鞭草、白果根、金櫻子、大車前草。水煎服。(選方出《四川中藥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挖出后,除去莖葉、須根,洗凈,切片,曬干或烘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干燥完整的根莖,為扁圓柱形或棒狀,長可達20-30厘米,徑3-6厘米,多彎曲。表面栓皮棕褐色,有橫皺及縱皺紋:上具褐色鱗片,尤以頂端為密,有時呈毛茸狀,并散生須根或除去須根后的痕跡。無臭,味苦澀。入藥多橫切或縱切片,切面紅棕色,片厚約1厘米。以干燥,片大,切面紅棕色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4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