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草,中藥名。為八角科八角茴香屬植物狹葉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的葉。具有祛風(fēng)止痛,消腫,殺蟲的功效。主治頭風(fēng),皮膚麻痹,癰腫,乳癰,瘰疬,喉痹,疝瘕,癬疥,禿瘡,風(fēng)蟲牙痛,狐臭,狗咬昏悶。
中文名稱
莽草別名
芒草、春草、石桂、紅桂、鼠莽、紅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溫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fēng)止痛,消腫,殺蟲。主治頭風(fēng),皮膚麻痹,癰腫,乳癰,瘰疬,喉痹,疝瘕,癬疥,禿瘡,風(fēng)蟲牙痛,狐臭,狗咬昏悶。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熏洗、含漱。
不良反應(yīng)1、中毒癥狀類似癲癇,主要是驚厥,尚有精神作用,臨床表現(xiàn)為有惡心、嘔吐、口渴、腹瀉、頭痛、眩暈、狂躁不安、幻視、心律失常、四肢麻木、呼吸急促、嚴(yán)重者昏迷、譫語、四肢抽搐或陣發(fā)性驚厥、尿少至尿閉,死于呼吸衰竭。尸檢見指甲青紫,面部及枕部皮下出血,腦、心、肝和腎充血。
2、莽草慢性中毒的特點是發(fā)病緩慢,無胃腸道癥狀,均以失眠開始,有頭昏、精神不振、全身無力、驚慌不安、幻聽幻視、胡言亂語、陣發(fā)性驚厥、全身蟲爬感、四肢不自主地抽搐以及神志不清。
禁忌禁內(nèi)服,不可入目。
毒理作用1、毒性作用為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經(jīng)消化道吸收進(jìn)入間腦、延腦,使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功能失常,并麻痹運動神經(jīng)末梢,嚴(yán)重時損害大腦。
2、犬、貓、小鼠等動物的中毒癥狀與人相似,尸檢發(fā)現(xiàn):犬肺部有出血性梗塞、浮腫、漿液膜下溢血和腎、胃、肝、腦瘀血,小鼠血液暗紅。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4.6g/kg。
相關(guān)論述1、《本經(jīng)》:“主風(fēng)頭癰腫,乳癰,疝瘕,除結(jié)氣疥瘙。殺蟲魚。”
2、《別錄》:“療喉痹不通,乳難,頭風(fēng)癢。”
3、《藥性論》:“治風(fēng)疽,疝氣腫墜,凝血,治瘰疬,除濕風(fēng)。主頭瘡白禿,殺蟲。”
4、《新修本草》:“治難產(chǎn)。”
5、《福建藥物志》:“破結(jié)除穢,治乳癰、狐臭。”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諸賊風(fēng),腫痹,風(fēng)入五臟,恍惚,并治疥癬雜瘡:莽草一斤,烏頭、附子、躑躅各三兩。四物切,以水和苦酒一升,漬一宿,豬脂四斤,煎,三上三下,絞去滓。向火以手摩病上三百度。耳鼻病,可以綿裹塞之。(《肘后方》莽草膏)
2、治小兒癮疹:莽草、防風(fēng)(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臍)、牡蠣(煅過)各一兩。上四味,粗搗篩,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適寒溫,浴,避風(fēng)。(《圣濟(jì)總錄》莽草湯)
3、治跌打損傷莽:草根皮、仙茅根、土細(xì)辛、虎杖根,均鮮品,各適量。加童便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4-7月采摘,鮮用或曬干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干者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為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6-15cm,寬1.5-4.5cm,基部窄楔形,邊緣微反卷;兩面綠色,下面稍淡;葉柄長7-15mm。氣香烈,味辛,有毒。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5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