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燭子,中藥名。為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烏飯樹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V.spicatum(Lour.)Poiret;V.malaccense wight;V.bractea tum Thunb.var.longitubum Hayata】的果實。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固精氣,止瀉痢的功效。主治肝腎不足,須發早白,筋骨無力,久泄夢遺帶下不止,久瀉久痢。
中文名稱
南燭子別名
烏飯果、烏飯子性味歸經
味酸、甘,性平;入腎、肝、脾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肝腎,強筋骨,固糟氣,止海瘌。主治 肝腎不足,須發早白,筋骨無力,久泄夢遺,帶下不止,久瀉久痢。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劑。化學成分 干燥果實含糖分約20%,游離酸702%,以蘋果酸為主,枸櫞酸,酒石酸。相關論述1、《綱目):“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
2、《要藥分劑》:“為固澀之品。治久痢久瀉,痢血昧久。飯后瞌睡。”
3、(廣西本草選編》:“主治筋骨痿軟乏力滑精。”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添精益髓,舒筋明目:南燭子(生者)兩斤,自果(去殼)四兩,山藥末一斤,茯苓四兩,芡實半斤,同搗為餅,火焙干為末;入枸杞子一斤熟地一斤,山萸肉一斤,桑葉末一斤嫩桑為妙),巨勝子半斤。共為末,蜜為丸。每日早晨老酒送下五錢。(《本草新編》)
2、治多夢遺精,頭暈失眠,心悸盜汗:南燭子、覆盆子、褚實子各30g,五味子4,5g。煎服。(出自《安徽中草藥》)
3、治體虛氣弱,赤白帶下:繭燭子、芡實、金櫻子各9g。煎服。(出自《安徽中草藥》)
4、治鼻衄牙齦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南燭子、旱蓮草、女貞子各30g。煎服。(出自《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間果實成熟后采摘,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果實類球形,直徑4-6mm。表面暗紅褐色至紫黑色,稍被白粉,略有細縱紋。先端具黃色點狀的花柱痕跡,基邵有細果梗或果梗痕。有時有宿萼,約包被果實2/3以上,尊筒鐘狀,先端5淺裂,裂片短三角形。質松脆,斷面黃白色,內含多數長卵狀三角形的種子,橙黃色或橙紅色。氣微味酸而稍甜。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5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