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檳榔,中藥材名。為白花菜科植物馬檳榔Capparis masaikai Levl.的種子。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傷寒熱病,暑熱口渴,咽喉腫痛,麻疹,惡瘡腫毒。
中文名稱
馬檳榔別名
馬金南、馬金囊、紫檳榔、山檳榔、太極子、屈頭雞性味歸經
味甘,性寒;歸肺、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主治 傷寒熱病,暑熱口渴,咽喉腫痛,麻疹,惡瘡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生嚼1-2枚;或煎湯,3-6g。外用:搗敷。注意事項 未婚未育女性慎久服,孕婦禁服。化學成分 馬檳榔成熟種子中含有2種甜味蛋白,分別命名為馬檳榔甜蛋白(mabinlin)Ⅰ及Ⅱ。甜蛋白Ⅰ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600,等電點為11.8;甜蛋白Ⅱ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400,等電點為11.3。種子吸脹或浸泡水中并保溫一段時間,會產生一種苦味物質:(口惡)唑烷硫酮(oxazolidine-2-thione),它是由于種子中所含的2-羥乙基芥子油甙(2-hydroxyethylglucosi-nolate)酶解時所產生的,可將甜味掩蓋。相關論述1、《滇南本草》:清熱解煩渴。(子)治咽喉炎。
2、《品匯精要》:主催生,若難產臨死者用仁細嚼,井花水送下。生產繁者…久服則子宮冷,自然絕矣。
3、《續醫說》:下宿水,得解諸毒,細嚼可以涂惡瘡。
4、《綱目》:傷寒熱病,食數枚,冷水下。又治惡瘡腫毒內食一枚冷水下,外嚼涂之,即無所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治孕婦難產,氣滯血瘀難下馬檳榔二錢,當歸五錢,川芎三錢,車前子一錢。煎水服,有催生之效。體虛弱禁服。(《滇南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1-12月采收成熟果實,擊破硬殼,取出種子,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種子不規則扁圓形,直徑1-2cm。表面棕褐色,常有黑褐色果肉殘留,邊緣有鳥嘴狀突出,其凹人處可見類三角形的種臍;胚乳膜質,內表面及膜質胚乳表面均可見紫棕色彎月形的種脊斑痕。種仁黃白色,胚軸長,子葉折疊,盤旋彎曲如蝸牛狀。氣微,味微澀、腥、甜。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5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