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粉,中藥名。為豆科豇豆屬植物綠豆Vigna radiata(L.)R.Wilczak的種子經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具有清熱消暑,涼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霍亂吐利,癰腫瘡瘍,丹毒,燒燙傷,跌打損傷,腸風下血,酒毒。
中文名稱
綠豆粉別名
真粉性味歸經
味甘,性涼、平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消暑,涼血解毒。主治 暑熱煩渴,霍亂吐利,癰腫瘡瘍,丹毒,燒燙傷,跌打損傷,腸風下血,酒毒。用法用量 內服:水調,9-30g。外用:調敷;或粉撲。注意事項 《日用本草》:熟者膠粘,難得克化,脾胃虛弱與病后勿食。相關論述1、《日用本草》:“解諸熱,益氣,解酒食諸毒。治發背,癰疽,瘡腫及湯火傷灼。”
2、汪穎《食物本草》:“解菰菌砒毒。”
3、《醫學入門》:“和五臟,安精神,行十二經脈,益氣力,潤皮膚,除熱毒風,厚腸胃,可常食之。”
4、《綱目》:“新水調服,治霍亂轉筋,解諸藥毒。”
5、姚可成《食物本草》:“滋臟腑,益腸胃,涼血,解諸毒,涼大腸,止下血。”
6、《本經逢原》:“治癰疽,痘毒,痘瘡,濕爛。”
7、《得配本草》:“敷癰腫,消丹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霍亂:吐利綠豆粉、白糖各二兩。新汲水調服。(《生生編》)
2、治發背內潰及諸惡瘡攻心嘔痛:乳香(通明者)一兩
(用水外浸,以乳缽研細),真綠豆粉(研)四兩。上二味合研極細。每服一錢匕,新水調下。(《圣濟總錄》托里湯)
3、治一切腫毒初起:綠豆粉(炒黃黑色),豬牙皂莢一兩為末。用米醋調敷之,皮破者油調之。(《秘傳經驗方》
4、治痘后癰毒初起:綠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為末醋調,時時掃涂,即消。(《醫學正傳》三豆膏)
5、治日舌生瘡,久不差:綠豆粉半兩,蓽茇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末糯米粥為丸,如綠豆大。先用冷水漱口,后含化一丸,咽津無妨。(《圣濟總錄》金粉丸)
6、治火燒燙傷:綠豆粉不拘多少,炒令微焦,研細。以生油涂瘡上。(《圣濟總錄》定痛膏)
7、治夏月痱子癢痛:綠豆粉四兩(微炒),滑石半兩(研)。拌勻研粉,綿撲子撲之。(《百一選方》玉女英)
8、治解誤服熱劑煩渴悶亂或作吐,或狂渴:綠豆粉兩,凈黃連、干葛、甘草各半兩。上除綠豆粉外,余三味或曬或焙,為未,入乳缽同綠豆粉杵勻。每服半錢至一錢,溫豉湯調服。(《活幼心書》綠豆飲)
9、解砒石毒:綠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藍根汁調服三五錢。(《衛生易簡方》)
10、解酒毒:綠豆粉燙皮,多食之。(《綱目》)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種子短矩圓形,長4-6mm。表面綠黃色、暗綠色、綠棕色,光滑而有光澤。種臍位于種子的一側,白色,條形,約為種子長的1/2.種皮薄而堅韌,剝離后露出淡黃綠色或黃白色2片肥厚的子葉。氣微,嚼之具豆腥氣。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5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