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核,中藥名。為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種子。具有行氣散結(jié),止血,化濕的功效。主治疝氣,瘰疬,創(chuàng)傷出血,腋臭,疥癬,濕瘡。
中文名稱
龍眼核別名
圓眼核、桂圓核仁性味歸經(jīng)
味微苦、澀,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散結(jié),止血,化濕。主治疝氣,瘰疬,創(chuàng)傷出血,腋臭,疥癬,濕瘡。
用法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
化學(xué)成分種子含3種氨基炔酸:2-氨基-4-甲基-5-己炔酸,2-氨基-4-羥甲基-5-己炔酸和2-氨基-4-羥基-6-庚炔酸,鞣質(zhì):葉下珠素;丙酮老鶴草鞣質(zhì)A、B,鞣云實精,訶黎勒鞣花酸。種子油中含二氫蘋婆酸。
相關(guān)論述1、《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
2、《綱目》:“主治狐臭。”
3、《本草再新》:“治瘰疬,消腫排膿拔毒。并治目疾。”
4、《嶺南采藥錄》:“可擦狐臭,熏腦漏,療疝氣,敷瘡癬,又止金瘡出血?!?/p>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疝氣偏墜,小腸氣痛:荔枝核(炒)、龍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為細末。空心服一錢,用升麻一錢,水酒煮,送下。(《綱目拾遺》引《經(jīng)驗廣集》)
2、治一切瘡疥:龍眼核煅存性,麻油調(diào)敷。(《綱目拾遺》引高占元《傳世方》)
3、治癬:龍眼核,去外黑殼,用內(nèi)核,米醋磨搽。(《醫(yī)方集解》)
4、治腋氣:龍眼核六枚,胡椒十四粒。共研勻,頻擦之。(《四科簡效方》)
5、治腿面臁瘡:桂圓核或荔枝核,去凈核外之皮,研細用麻油調(diào)敷。(《吉人集驗方》)
6、治手足指癢爛:桂圓核燒灰摻之。(《綱目拾遺》引《藥鏡》)
7、治小便不通:龍眼核,去外黑皮,打碎,水煎服。如通后欲脫者,以圓肉湯飲之。(《綱目拾遺》)
8、治心氣怔忡,譫語神昏:桂圓核一斤,去黑皮,用長流水煮極爛,加大黑棗一斤,去核打爛如泥,丸如梧子大。每晨淡鹽湯下三錢。(《吉人集驗方》)
9、治腦漏:用廣東圓眼核,入銅爐內(nèi)燒煙起;將筒熏入患鼻孔內(nèi),數(shù)次即愈。(《綱目拾遺》引黃氏《醫(yī)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8月果實成熟后,剝除果皮、假種皮,留取種仁,鮮用或曬干備用。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5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