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絨蒿,中藥名。為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長葉綠絨蒿Meconopsis lancifolia(Franch.)Franch.[Cathcartia lancifolia Franch]和全緣綠絨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Cathcartia integrifolia Maxim]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濕熱黃疸,水腫,創傷久不愈合。
中文名稱
綠絨蒿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寒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主治 肺熱咳嗽,濕熱黃疸,水腫,創傷久不愈合。用法用量1、內服:煎湯,3-6g。
2、外用:研末敷。
禁忌 體弱者及孕婦慎服。化學成分 全草含氨基酸,有機酸,強心苷,揮發油糖類鞣質,生物堿,香豆素。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長葉綠絨蒿水提取液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相關論述1、《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泄肺,除濕利水。治咳嗷,肺炎,肝炎,濕熱水腫。”
2、《甘肅中草藥手冊》:“全草可催吐、生肌,根可升舉中氣。主治濕熱黃疸,傷口久不愈合,瘡瘍流黃水及中氣下陷等癥。”
3、《藏藥標準》:“清熱,利尿,消炎,止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濕熱黃疸:全緣綠絨蒿適量。研末內服,每次0.3g,每日2次,鹽水送下,以吐為度。
2、治中氣下陷:全緣綠絨蒿根適量。研末內服,每次0.3-0.6g,每日2次。(1、2方出自《甘肅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采收,陰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長葉綠絨蒿:全草多破碎。根莖及根圓錐形,長5-10cm,直徑0.2-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黃色,根莖頂端有眾多黃色硬毛及葉鞘殘基,下部有橫向不規則鱗片狀斑痕或環紋。莖圓柱形,多扁縮,表面黃綠色或紫棕色,有縱溝紋;質脆易斷,斷面中空。內表面白色膜質狀。葉多皺縮破碎,兩面均被硬毛。花近長球形,花萼綠色至灰褐色,有疏毛,花冠4瓣,藍色或紫色,雄蕊多數,子房上位。蒴果橢圓形至長卵形,長0.9-3cm,直徑0.4-0.9cm,表面黑褐色,多具7條縱棱。種子長三角形,略彎,長約1.5mm,直徑0.5mm,表面棕紅色,有縱皺。氣微,味微苦。
2、全緣綠絨蒿:全草皺縮破碎,長25-90cm。主根長10-20cm,直徑0.5-1cm,表面棕褐色。莖單一,直徑0.6-1.5cm,密被棕黃色長柔毛;質脆易斷。基部葉簇生皺縮;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約30cm,寬約4cm,先端急尖或鈍,主脈3-5條,表面枯綠色,被疏長毛,葉柄及葉片略等長,密被長毛。莖上部葉無柄。花單生或呈總狀,花瓣黃色,多脫落。氣微,味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611.html





